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五章 为什么要妥协 (第1/2页)
“又见面了。”感受着对方手上传来的力度,徐永明保持着微笑。“吴会长。” 他和吴在荣,不是初识,加上这次,总共见了两次面。 第一次,是因为要购买一个叫做rong的小软件。第二次,为了商谈收购rong会社的事务。 第一次见面,吴在荣的握手,同样非常有力。但那种力度,与这次又大相径庭。 之前的那次,吴在荣的握手虽然有力,但多少有点色厉内荏的意味。一个小小的工作室,一个不是并不太好运作的软件,还有随时可能断掉的资金链,不能给他带来太多的自信。 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势,在谈判中取得上风,把软件卖出个好价钱,才用力的握手。 而这次,不是这样,哪怕是rong在较量中处于绝对的下风,他也能从这次握手中,清楚的感觉到吴在荣洋溢的自信和气势。 “徐理事,又见面了,不介意我坐这吧。”没等徐永明回答,吴在荣坐了下来。 “当然不会介意。”虽然吴在荣的动作有些无礼,但徐永明眼里闪过笑意。吴在荣越是想在气势上压倒自己,就说明他越急切。 “两年没见,徐理事是愈发精神了。”算是恭维,也算是事实。徐永明真的比他第一次见到的时候要丰满了一点,不再是以前的皮包骨头,看起来更有气势。“想必是事业上一帆风顺。” 如果能够收购rong,肯定是大功一件,只要智商不低,自然不可能让别人拿到这份功劳。 也就是说,这次风波的幕后黑手,就是眼前这位徐理事。 “是有些微的成绩,但和吴会长比起来,就有点见笑了。”徐永明为吴在荣倒上了一杯茶,“虽然当年嘴上说过,吴会长是少有的少年英才。但私心里还是有几分不信。现在看来,是我小瞧了吴会长。” 04年,他在公司里还没有什么实权的时候。为了用更少的成本去购买软件,更好的完成公司的任务。对软件创作者中的灵魂人物,吴在荣,他查了不少的资料。 吴在荣,87年生人,13岁时父母因为车祸去世。此后以练习生的身份和父母留下房产的租金过活。 18岁。高中未毕业,用创作歌曲赚到的第一桶金,组建起一个规模不大的工作室,完成了一个质量较高,但不怎么实用的软件rong。 之后的事,就是在谈判中,凭借着创作的软件,从自己嘴里撬出了七亿韩元。 对吴在荣的经历,他很神奇,但没到惊艳的程度。 说破天。高中时期,挤出时间折腾出一个值点钱的软件,也不过是万中无一的表现。 两年之后,当吴在荣再次站到交易台前的时候,他的成长历程,璀璨的让人睁不开眼睛。 “徐理事过奖了。”吴在荣拿起茶杯,不急不慢的喝起了茶。 如果忽视语气,单看语句的话,两个人就像很久没见的老朋友,坐在一起。闲适的喝着茶,开始叙旧,仿佛忘记了在这里会面的原因。 “关于这次的合作,n.h.n拿出了十足的诚意。这是合同,还请吴会长过目。”徐永明没想到,是自己先开口。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吴在荣处在弱势,他应该更沉不住气才对。 按住徐永明递过来的合约,吴在荣礼节性笑笑。但也只是笑笑。他根本就没有翻开合约的打算,“贵公司的诚意实在太足,早在几天前我就感觉到了。” 饶是徐永明的脸皮厚如城墙,被吴在荣这么讽刺,也有些尴尬,“对于吴会长手上的股份,我们会通过会议进行探讨,直到讨论让出双方都满意的价格。” 通过讨论的得出结果,这一点没错。 但这讨论,和正常情况截然不同。 讨论越拖沓,时间拖得越久,twinkle的乱象就会越来越夸张,对n.h.n就越有利。 再拖到后面,就会出现,买房不急不慢的磨时间,卖方反而求着交易的可笑场景。 如果吴在荣智商足够,不但不会阻拦,反而会促进交易的进行。 虽然很不甘心让出自己的作品,虽然知道只要继续发展就能拥有巨大的财富,但吴在荣没有其他的选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