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项王_第四十六章 七月飞雪,残城啸悲歌(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 七月飞雪,残城啸悲歌(五) (第2/2页)

飞奔回城,高声向项梁回禀道:“禀君上,少君已经肃清城外秦军!”

    刚与项梁汇合马上就率五千烈日军中军精锐出城的项羽,只用了不足一刻钟的时间就将城外二万余秦军全部肃清?再有天下无敌的神勇,也不会这么厉害啊!

    随后从传讯亲卫的口中,项梁和范增才明白,东城外居然只是一群民夫扮成的疑兵,看到城中军队出城,马上就一哄而散了。

    二万民夫,将三万五千楚军和项羽牢牢吸引在了东南两处,也间接造成了北城的败局。心中感慨万千,不过在败退之际,项梁却顾不上再多说什么。

    城中斥侯传来的消息,秦军已经全线突入城中,此时正在猛攻城中央共尉布下的最后一道防线。而项离在北城的防线已经被秦军突破了,亲卫只曾在城中高处,依稀看到项离的将旗还在秦军的重围中艰难屹立着,项离生还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了。

    出于对麾下多年老友兼重将共尉的担忧,项梁特地将身边亲卫中十名精擅骑术的精锐派到共尉身边,随后,烈日军重新汇集到项羽麾下为大军前锋,东城三万楚军居外,项梁和范增在三千亲卫的拱卫下,从东城门撤离了经营年余的大本营。

    城已守不住了,城中的物资当然不能便宜秦军。当项梁出城时,城南的数十个巨大的粮草、军械积存地,冒出了冲天的大火和狼烟。数十万石的粮草化为了灰烬,这可都是项梁和范增费尽心力积存下来的资本啊。

    幸好,当初因为项梁杳无音讯,范增和王元商议后曾将东阿城中的粮草、军械向平阴渡转移了一半。当初这个以防万一的举措还真的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否则楚军即便逃回大河南岸,也马上就要面临全军断粮的危局。

    城外由民夫扮做的秦军已做鸟兽散了,重新汇集了自己的烈日军精锐后,项羽也是心痛不已。

    除了不曾接战的中军和一直护在项梁身边的宋阳部五千刀盾手外,钟离昧部五千甲士只余三千,王博部五千伏虎营只剩二千五百人,而在南城激战最久的虞子期所部,更是只幸存下来了可怜的一千二百人。

    这些可都是项羽花费了无数苦心和精力cao训出来的精兵强将啊!

    当惯了前锋的钟离昧所部三千甲士这会也都是疲惫不堪,将虞子期所部临时归入伏虎营统率,项羽将休整充足的五千中军交由稳重、精明的虞子期指挥沿大河岸边向东急奔而去。

    虞子期的任务,就是要率五千精锐的烈日军中军抢占平阴渡东边七十里外的一处小型渡口——长清渡,那里是离东阿城最近的一条渡河捷径。

    虽然渡口小了点,不过此时项梁的麾下可再也没有那百万大军了。真正能从东阿城逃至长清渡的楚军,若是能有个七八万人就侥天之幸了。

    赶到长清渡口时,虞子期终于长出了口气。

    长清渡口处依然安静无比,除了大河还在一刻不停的向东流淌,渡口外的大片树林寂静一片。

    长清渡处的河道平直,水流也很急,所以河上的渡桥就很窄。只是以粗大的铁链接接两岸后,再将众多老旧的河船并排系在铁链上形成一条随河水不停晃动的水上浮桥。

    虞子期令军卒们检查渡桥后发现渡桥虽小,却仍然很牢固,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因为河水太急,桥又较窄,一次只能通过少量的军卒。

    派亲卫向身后的项羽传回消息后,项羽也同样的将这个消息传回项梁的身边。得知渡口处尚还安全,松了口气后,项梁与范增商议后,传令项羽先率烈日军过河警戒。

    知道东阿城中的败军恐怕阻止不了秦军精锐多少时间,为了尽快通过窄小的渡桥,尽可能将更多的军卒送到对岸,项羽马上下达了烈日军先行渡河的军令。

    等项梁和范增率领行动较慢的文臣幕僚们赶到渡口时,除了项羽还带着五百亲卫焦急的等待着叔父的到来,烈日军一万七千多精锐已经全部安全抵达了大河南岸。

    站在七十里外的长清渡口,回首西望,东阿城方向那冲天而起的浓烟还是清晰可见。

    项梁环顾身侧,除了三千亲卫和东城的三万守军外,原本的百万大军全都尽丧于章邯之手。纵是历经世事沉浮,心性坚韧无比的武信君项梁,也同样是悲从中来,忍不住仰天长叹不已。

    看着仍在渡口处焦急等待自己的侄儿,项梁总算是止住了伤怀。自己的继承人长大了,展现出了天下无双的神勇和将材,自己就算是经此大败,只要平安回到楚地,登高一呼之下,未必没有东山再起之机。

    想到此处,平复了一下心情,项梁欣慰的向着侄儿露出了一个微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