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七月飞雪,残城啸悲歌(六) (第2/2页)
保将项梁阻击于渡口处,使其不得逃回南岸。 现在,眼看着东阿城方向还没有出现秦军大队的踪影,可是项梁已经距守在长清渡浮桥处的项羽不足三百步了。虽然总计只有七千兵力,可是身为蒙破的亲军,这七千秦卒还是坚决无比的向浮桥发起了冲击。 因为最为精锐的烈日军已经全军渡河,现在再通过浮桥重返北岸只能成为堵住项梁归路的路障,所在真正能阻截七千秦卒冲击的就只剩下三万楚军加上项梁的三千亲卫和项羽的五百亲卫了。 总兵力自然是楚军占优,可是真正训练有素的精锐兵力,却是秦人占据了上风。 刚刚从城中混战中脱身,心神不宁的三万原本的东城楚军,在看到树林中突然冒出大队秦卒时就差点炸锅。如果不是项梁的大旗仍然稳如泰山的在渡口前高高飘荡,恐怕这些楚军马上就会四散逃命去了。 匆匆摆出防御阵形后,外围的楚军尚没来得及多喘几口气,从茂密的树林深处冲出的秦军已经旋风般杀进了楚军的队列之中。 项羽在异变突生后也马上赶到了项梁和身边,一边准备迎战很快就会杀透外围楚军的悍勇秦卒,项羽也焦急的劝谏叔父赶快从渡桥过河。 可惜素来倔强的项梁在看到秦军仅有不足万人的规模时,却激发出了胸中多日积存下来的怒气。项梁身边的三千亲卫本就是楚军中最为忠诚、悍勇之辈,而项羽这样的无双猛将也同样在侧,加上三万楚军从旁协助,项梁在渡口就在眼前的情况下,实在是做不出将属下文武弃之不顾只管自己逃命的狼狈模样。 不理范增、项羽的劝谏,项梁一边令范增率文臣幕僚们先行过河,而项梁却固执的在自己的帅旗下巍然不动,开始指挥楚军向秦军反起反击。
项梁的心中也是有顾虑的,如果任由秦军这七千悍卒猛攻,急于渡河的楚军不仅难以顺利通行,也极易在慌乱中发生为求逃生而互相推挤甚至是自相残杀的悲剧。 一旦项梁的帅旗先行逃过河去,没了主帅的压制,败军之中,这样的事情可是屡见不鲜的了。 加之东阿城中的众多文臣和幕僚虽大多是身体赢弱之辈,可是几乎每个人都是出身于楚地名门望族中的饱学之士。这群人不仅撑起了大楚的全部政务和军中后勤诸事,而且还是项梁退回楚地后重整旗鼓的希望所在,他们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就这样,项梁止步于渡口前,而范增和数百名文臣幕僚们依次踏上了摇摇摆摆的浮桥之上。 体力极差,又是一路急奔,这些士大夫们的渡桥行动当真可以称得上是“龟速”。 安排好文臣们的撤离,项梁身边的三千亲卫也在项梁的身前排好了坚固的阵形,挡在渡口前面以掩护毫无抵抗力的那帮士大夫平安过河。 项羽可不耐这般不尽兴的打法,既然叔父处有三千精锐护持,项羽带着身后的五百亲卫开始打量起在三万楚军中冲杀的秦军来势。等第一波近千名秦卒悍勇非常的迅速从外围的三万楚军队列中杀出时,来不及发出一声欢呼,他们很是悲催的遭到了项羽的迎头痛击。 对于战场形势总是有种异乎寻常敏锐感的项羽,恰到好处的针对这千名秦卒的来路侯个正着。 空有坚城和数十万大军,却被秦军杀的落荒而逃,项羽的心中满是怒火。现在,正好拿这些不依不饶非要赶尽杀绝的秦卒出气。 乌黑的长戟飞舞之处,刚刚还在三万楚军阵中威风凛凛的秦卒却忽然变成了一根根没有重量的稻草,沉重的鬼神戟所到之处,一个个秦卒都成了“空中飞人”。只不过等不到落地,骨断筋折的这些“飞人”们就在难以置信中永远闭上了眼睛。 事先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形下,又是刚刚经历过一场厮杀累的不轻的这些秦卒,根本挡不住项羽和五百亲卫组成的锋矢阵。在项羽身后观战的项梁看来,项羽和五百亲卫组成的巨大锋矢,几乎是毫无停滞的就将这近千秦卒从中一剖为二了。 项羽在长清渡口处畅快淋漓的痛宰秦军,蒙破却在焦急不已的督促着秦军以最快的速度朝长清渡急奔。虽然共尉曾在城中率军拼死阻击,可是秦军的行军速度比军中带了大批文臣的楚军来说,可是快了不止一分的。再有十里路程,蒙破就可以赶到长清渡了。 此时数百名行动缓慢的文臣幕僚们刚刚抵达对岸,项梁也准备先行过桥了。 毫无征兆的情形下,一阵从东阿城方向吹来的狂风突然从项梁帅旗飘荡处呼啸掠过。尖厉的风声里仿佛充满了悲凉的呜咽,将项梁的心思也弄的一阵低沉。 回首望去,东阿城的冲天狼烟仍赫然在目,这风声难道就是残破的东阿城唱出的最后一曲悲歌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