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寿春风云聚 (第2/2页)
意切”的“肺腑之言”,甫登高位虚荣心无比膨胀之下的熊心已经完全被张良的马屁拍上了云霄。 完全将项梁当初攻灭楚、齐两地秦人之功当成自己的“英明决策”,趾高气扬的接受了张良代表齐国献上的结盟诚意和厚礼。 随后几日里,有了齐国的倾力支持,做为地域最广、实力最强的齐、楚两国联盟也正式结成了。而在实力最强的两国结成同盟后,张良也施展出了自己那巧舌如簧的本事,游说在燕、赵两国和苍头军等反秦势力之间。 因为张良在寿春城内的频繁奔走,终于在一次不经意之间,让两个师出同门后来又势同水火的师兄弟不期而遇了。在一次张良乘车过市之时,隐藏在人群之中的风烈发现了这个让自己恨之入骨的同门小师弟。 是的,张良就是那位学究天人的黄石公最为心爱的关门弟子。当发现了张良这个将师尊所有绝学全部继承的小师弟后,风烈在第一时间就咬牙切齿的开始筹划刺杀张良的行动。 在风烈心中始终认为,如果不是这个张良,那么师尊最为重要的政略、军略两策天书都应该是由自己这个大师兄来继承才对的。 九月八日,第二天就是楚王熊心的登基大典了。 张良却一刻不曾轻闲的刚和燕国来使秘密进行了一下午的长谈。虽然燕国因为身处苦寒之地,又素来饱受东胡部落劫掠之苦,在六国之中本就是国力最为弱小之流。否则也不会在燕国灭亡王室凋零的情况下,让臧荼这样出身草莽的武人据地称王。 在其他各国使节眼中,燕王臧荼不过是一介粗野武夫尔,谁都不愿意和燕国使节亲近。
可是在野心勃勃的刘邦和眼光长远的张良看来,与齐国接壤又穷又乱的燕国,却是一个可以让齐国势力大涨的关键地区。有齐国富庶的国力,若是可以大量招揽燕地那些生性彪悍狂野的百姓从军,那么刘邦的军力马上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要知道在掌控齐地后,刘邦手中真正有战力的军队还是当初暗杀陈樱后接手过来的二十万大军。而且因为陈樱的突然死亡,军中诸级将领们一度处在猜疑、动荡之中。若不是经张良举荐后,刘邦也极为大胆、大度的将这二十万大军的整编、cao训重任全部托付给了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将领,恐怕这二十万大军也早晚要出大问题。 在识人、用人这些方面,刘邦确实是很有些天生的慧眼和决断。要知道这位名为韩信的年轻将领,虽然是韩国王族嫡系后裔,此前可是从未有过什么统领大军的经验啊。 可是在真正接过了二十万大军的指挥权后,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整个军中诸将和士卒却都已经重新凝聚成了一个整体。不仅日常cao训更加规范,军将心思也都日渐安定。在韩信的努力下,刘邦终于完全拥有了这二十万大军。 不过在刘邦和张良仔细盘算一番天下各大势力的实力后,却仍然大感兵力不足。可是空自拥有了整个齐国,却又苦于无法顺利扩充军力。 因为齐地临海温润,物产富饶,齐人生性浪漫软弱、崇尚空谈,在刘邦和张良这等眼光犀利之人的眼中,齐人之中可是很难挑出什么敢战的悍卒。这也是刘邦为什么会毫不犹豫的将楚王熊心捧上高位的原因,在自身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刘邦可不愿意去争什么天下盟主的虚名。 若是有熊心这等盲目自大之辈抗起反秦大旗,吸引秦人注意,那么隐藏在暗处积蓄实力的刘邦才好大肆扩张自己的军力啊。 自当初入齐地之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刘邦结识了出身韩国逃亡到齐地的张良。经过一番接触,刘邦对于张良胸中的才俱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素来最善于笼络人才的刘邦,当下就使出了浑身解数,死磨硬泡了月余,终于将张良这个当世奇材收至帐下。自从得了张良之助后,从张良那里得到了完整的争霸天下的大计后,清楚了今后发展方向的刘邦这才完全理顺了自己今后将要走的路。 先暗中掌控齐地,隐藏锋芒积蓄实力,争取将燕地纳入掌中。随后,再以齐地财力,武装燕地民风彪悍的百姓从军,这就是张良依据天下大势,为刘邦设身处地谋划出的大战略方向。 如果项羽此次也来寿春观礼的话,那么恐怕项羽一听到张良这个名字就马上会一蹦三尺高。 天意有时侯真是让人难以捉摸,已经改变了人生经历逃到齐地发展的刘邦,居然还是如前世历史中的轨迹一样,将张良这位当世奇材纳入掌中。 这难道也是上天对项羽擅自改变天命轮回的一种回应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