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一百九十一章 最后的机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一章 最后的机会 (第2/2页)

判断的,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理由:第四步兵师还没有上场。

    要知道,这支美军的战斗力相当于四个以军旅,而且拥有极为强大的装甲部队,在任何战场上都能起到扭转局势的作用。虽然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以军在伊兹拉的进攻行动已经陷入停顿状态,而且以军的左翼异常脆弱,但是虞世辉有理由相信,第四步兵师没有去霍姆斯战场,肯定在以军左翼战线后方。更重要的是,以军暂时停止进攻,就是希望把中**队的主力部队引出来。

    这一犹豫,就是足足三个小时。

    在这三个小时里,伊兹拉的以军不但停止了进攻,还退却了好几公里,巴拉姆已经完成了战线的调整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虞世辉的判断没有错。

    美军第四步兵师确实在以军左翼战线后方,只是离伊兹拉远得很,而是在德拉附近,而且面向西边的库奈特拉省布防。按照巴拉姆的判断,中**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机动,因此西面的威胁并不小,才把作为总预备队的第四步兵师派了上去,巩固了以军左翼战线大后方的防线。

    上午十点左右,虞世辉再次收到蒋博文来的消息,美以联军已经退到霍姆斯河西岸。

    到此,虞世辉不再怀疑,美以联军确实退却了。

    紧接着,前线侦察部队也来了消息,围攻伊兹拉的以军正在迅撤退,而且很有可能退到德拉。

    毫无疑问,等到虞世辉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十一点不到,虞世辉下达了总共命令,埋伏在以军战线右翼附近的第二十七集团军的十多支突击集群同时起进攻。

    巴拉姆的担忧变成了现实,中**队确实在右翼方向上。

    所幸的是,巴拉姆没有改变初衷,以军主力集团仍然留在右翼,三十个旅的战斗力绝对不容小觑。

    “德拉-霍姆斯会战”中,最后一场战斗打响了。

    在接下来的数个小时之内,以军边打边撤,逐步退回到了德拉防线上。第二十七集团军则数次进行侧翼包抄,并且持续不断的拉长以军的战线,但是以军有充足的预备队,保证了战线的强度连续性。

    到了当天傍晚,双方都已出动了最后一支部队。

    最后,第二十七集团军的突击集群在几乎就要突破以军战线的时候,巴拉姆从中线抽调的部队及时赶到。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巴拉姆在右翼少部署了一个旅,或者中线部队没有及时向右翼方向增援,鲁立毅少将指挥的突击集群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以军将再次遭遇德拉会战中右翼被包抄歼灭的悲惨结局。

    虽然以军的损失非常惨重,但是巴拉姆保住了右翼战线,而且包全了大部分主力部队。

    傍晚,在突击部队已经进入以军远程炮火打击区域,仍然没能取得重大突破,虞世辉下达了暂停进攻的命令。

    继续打下去,只会演变成消耗战。

    显然,中**队打不起消耗战,第二十七集团军的总兵力也就四万多,而以军三十个旅有十多万官兵。

    到此,“德拉-霍姆斯会战”宣告结束。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虞世辉错过了很多机会,特别是在二十八日上午,如果他在七点之后动进攻,而不是拖到十点后才做出决定,中**队在右翼取得突破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以军无法从中线抽调部队加强右翼。原因很简单,以军中线在二十八日下午五点才退回德拉,然后才有能力抽调四个旅去加强右翼。也就是说,巴拉姆是在最后关头采取了加强右翼的做法,如果进攻时间提前三个小时,那么在以军右翼崩溃的时候,巴拉姆的中线部队还没有回到德拉呢。

    事实上,在此之后,虞世辉还有一个机会。

    这就是,在主力向以军右翼猛攻的时候,动用总预备队,从中路起突击,牵制住以军中线的十个旅,使巴拉姆无法增援右翼。除此之外,虞世辉甚至可以动用第十三集团军在戈兰高地方向上的预备队,攻击以军左翼,在德拉北面完成战术穿插,迫使巴拉姆把有限的中线部队派往左翼。

    总而言之,虞世辉有很多机会,可是他却死抱着作战计划不放,严格的按照计划规定来派遣作战部队。

    当然,这也与第二十七集团军有关,即这支军团还不大熟悉中东战场。

    所幸的是,中叙军团是最后的胜利者。

    会战结束的时候,双方又回到了会战开始前的战线上,中东战场上的局势没有生显著变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