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六章 以谈备战 (第1/2页)
在谈判桌上,黎平寇就没有这么客气了。 第一次会晤,黎平寇就明确提出,中国不是谈判参与者,只是撮合者,即以美国为首的联军要想实现停火,应该跟朝鲜与志愿军谈判。作为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愿意协助双方进行谈判。 这个表态,大出斯特劳斯所料。 只是其中原因,并非深不可究。 中国没有正式出兵朝鲜,而是以志愿军的名义派兵参战,就是为了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从而引发大国间的正面对抗,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既然如此,中国就没有理由与美国谈判。 黎平寇表明立场后,双方的高层会晤就变得简单了。 在斯特劳斯提出请求后,黎平寇立即同意知会朝鲜与志愿军,尽力协助交战双方尽快实现停火谈判。 只是,在一个关键问题上,双方仍然存在分歧。 当时,黎平寇明确提出,要谈判,得首先实现停火,即在长期停火的基础上进行停战谈判,而不仅仅是停火谈判。只是从程序上讲,在进行停战谈判之前,肯定得对停火问题进行谈判协商。 斯特劳斯的态度刚好相反,认为在没有达成停战协议之前,停火没有实际意义。只要达成了停战协议,停火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就没有必要强调先停火还是先谈判,更没有必要为了谈判而停火。 这个分歧,差点使双方再次谈崩。 还好,最后阶段,斯特劳斯做出让步,答应在朝鲜与志愿军同意谈判的情况下,可以在谈判期间进行暂时停火。 这个结果不算好,也不算坏。 黎平寇没有急着返回北京,他还要代表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呼吁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与人民出面结束这场没有意义的战争。 消息很快就传了回来,黄峙博开始着手准备谈判工作。 九月二十八日,志愿军人民军的代表在泉城里与美军韩军代表进行了第一次非正式会晤。 此次会晤不涉及停战问题,只商定停火时间段与谈判地点。 停火时间段的问题还不大,双方均同意,在谈判期间进行暂时停火。可是在谈判地点的问题上,双方的分歧非常大。美韩坚持在战线上进行谈判,比如泉城里,而志愿军与人民军则认为应该在三八线上进行谈判,板门店就是理想选择。 经过短暂磋商后,志愿军与人民军做出让步。 不是说在此时让步等于软弱,而是考虑到安全问题。谁都知道这次谈判,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战火随时可能复燃,在战线上谈判相对方便一些,也更加安全。只是志愿军与人民军也明确提出,如果谈判破裂,那么下一次谈判也得在战线上进行,即打到哪,就在哪里谈。 达成这个协议后,双方一致同意,在三天后,也就是十月一日进行第一次正式谈判。 按照之前协商的结果,从十月一日凌晨零点开始,双方暂时停火。 消息传出去后,泉城里立即成为关注焦点。 很多人并不看好这次谈判,认为交战双方达成停战协议的可能性非常低,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战场态势并不平衡,志愿军没能光复朝鲜全境,也就没能达到入朝作战的根本目的,很难在这个时候向联军妥协。二是志愿军与联军都没有达到极限,双方都有能力改变战局,获得更大的胜利。三是双方的底线相差太远,联军不可能主动撤退到三八线,志愿军也不可能就此停住前进的脚步。 也有很多人认为,即便停战的希望不大,也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双方通过谈判结束冲突,恢复地区和平。 不管怎么说,交战双方终于向谈判桌靠拢了一点。 在志愿军内部,看好这次谈判的人也不多,甚至可以说没有。 黄峙博一边安排谈判,一边动手为第二次战役做准备。九月二十九日,他就动身前往前线,考察作战部队的情况,慰问前线指战员。当天,陆风烈从济南军区成都军区与兰州军区各抽调一个集团军,即第五十四集团军第十三集团军与第四十七集团军,编入志愿军战斗序列。按照陆风烈的命令,三个集团军将在十月三日十月五日与十月六日到达,听从黄峙博指挥。 与地面部队相比,空中力量更加关键。 打到第一次战役结束时,志愿军空军几乎全军覆没,前两批调派的近八百架先进战斗机只剩下了不到五十架,其中半数还是海军航空兵的舰载战斗机,真正能够参加战斗的作战飞机不到三十架。 实战证明,没有制空权,地面战很难打。 在第一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