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二百一十四章 仓皇而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四章 仓皇而逃 (第2/2页)

人的防御部队。

    可以说,这是皮特犯下的最为严重的错误。

    如果当时他多留下三个师,接下来的战斗肯定会对联军有利。

    要知道,留在平壤的六个韩军师都没满编,而且状态都不怎么样,其中四个师是在第三次战争动员时组建的,兵力还不到六千,大部分都是年纪在四十岁以上的男性,没有多少青壮年。

    这样的部队,怎么可能是志愿军的对手

    让皮特犯下这个错误的原因只有一个:不想让囤积在南埔的作战物资落入志愿军手中。

    从某种意义上讲,皮特的决定没有错。

    一直以来,后勤保障都困扰着志愿军,成为制约志愿军战斗力的主要因素,如果让南埔的物资落入志愿军手中,就算联军撤了出去,退到三八线上,也不见得能够挡住志愿军的第三次进攻。

    要知道,联军的很多物资都可以为志愿军所用。

    比如囤积在南埔的三十万吨粮食,就能供七个主力集团军消耗半年以上。此外,美军的一些弹药,比如m109a7实用的一五五榴弹也能由志愿军的大口径火炮使用。有必要,志愿军甚至能获得一些一二零滑膛炮,以便使用美军的穿甲弹。从技术上讲,把96式改成一二零滑膛炮的难度并不大,因为在96式的几种外销型号上,就可以选择使用西方标准的坦克炮。至于更加重要的燃料,更是全世界通用,照样能够装到志愿军坦克战车的油箱里,为志愿军服务。

    对联军来说,这些物资也很重要。

    如果没有这些物资,联军就算退了下去,也不见得能在三八线上站稳脚跟。

    按照皮特的安排,前往南埔的韩军就算不能运走所有物资,也绝对不能让这些物资落入志愿军手中。

    从撤退安排上来讲,肯定得有一支部队留下来殿后,而且很有可能没有船票。与其让主力部队断后,还不如让没有多少战斗力的部队留下来,以便让主力部队撤走,也就有必要先安排主力部队突围。

    受此影响,留守平壤的韩军看上去不少,却没有多少实际战斗力。

    必须承认,黄峙博赌对了。

    十八日傍晚,第十三集团军的增援部队到达,随即按照黄峙博重新下达的命令,集中兵力攻打平壤。

    在此之前,第十三集团军与第十六集团军的两个师已经在德川附近与第四步兵师交火。

    上半夜,重点不在平壤,而是在德川。

    按照黄峙博的安排,只有德川的进攻得手,或者说取得重大突破之后,即让第四步兵师不得不留下主力首位后方战线,无法在平壤方向上投入重兵,第四十七集团军才会投入主力部队参加攻打平壤的战斗。

    志愿军要做的,就是把握好时间点。

    在第四步兵师坚决突围的情况下,增援部队争取到的时间非常有限,能有一天就非常不错了,所以第四十七集团军必须在准确的时间投入战斗,以最快的速度攻占平壤,然后作战部署,迎接第四步兵师的反击。

    这个时间点把握不好的话,第四十七集团军很有可能腹背受敌。

    为此,黄峙博毫无保留的动用了一切能够动用的火力支援力量。

    按照他的命令,除了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之外,其他五个集团军的远程炮兵全部得在十九日上午参与攻打平壤的战斗,为第四十七集团军提供火力支援。似乎觉得炮火支援还不够猛烈,黄峙博动用了战略空军,让四十架h6从本土起飞,使用射程在一百五十公里以上的火箭增程滑翔炸弹轰炸平壤。因为需要应付电磁战,所以这些炸弹全部采用惯性制导系统,加上投掷距离过远,轰炸精度得不到保证,无法进行定点精确轰炸,只能采用地毯式轰炸战术。

    也许谁也没有想到,平壤会毁在志愿军手里。

    因为人民军崩溃的速度快得惊人,在联军突破黄州川之后,就没再平壤坚守,所以在此之前,平壤受到的破坏非常有限,不然联军也不可能在这座只有一百多万人口的城市里部署二十多万军队。此外,联军占领平壤后,城区里还有大约四十万市民,所以联军在平壤的军管措施非常严厉,有效维护了平壤的社会秩序,没有让平壤因为战争后遗症遭到破坏,保护了大部分建筑物。

    不在本土作战,黄峙博没有这么多顾虑。

    打不下来,平壤是个什么样子都与他无关。打了下来,打成什么样子也不要他负责。

    只是,黄峙博忽略了一件事,即平壤是朝鲜的首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