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二百二十九章 胸有成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九章 胸有成竹 (第1/2页)

    黄峙博回到志愿军司令部的时候,前线送来好消息,第四十七集团军从祖江里出发,渡过临川江,在江华东面登陆,完成了对开城的战略迂回。

    战争爆发前,祖江里没有跨江大桥,无法到达临川江南岸。

    联军打下开城后,为了加大物资运输量,特别是在八月份,中国海军的潜艇集中在黄海东部活动,对联军的运输船队构成了极大威胁,联军不得不加大陆路的运输量,所以在临川江上架设了多座浮桥与舟桥。因为有直通开城的公路,而且离开城仅十多公里,所以祖江里成为临川江上最重要的渡河地点之一。

    第四十七集团军打过来的时候,联军就拆掉了临川江上的浮桥。

    这没有难倒第四十七集团军,打下祖江里之后,在临川江上架设了三座浮桥,突击部队在一个晚上就渡过了临川江,攻入韩国境内。

    如果说第五十四集团军只是在衙洞磨时间的话,那么第四十七集团军就打在了联军的要害上。从江华向东南推进大约二十公里就是大首尔地区,而且其间没有任何可以驻守的城镇与军事要塞。

    重要的是,第四十七集团军完全可以派遣野战部队包抄衙洞,切断衙洞与首尔的地面交通,协助第五十四集团军合围衙洞。如果志愿军再打下衙洞,等于完全洞穿了联军在首尔北面的防线。

    情况很危机,可是联军却无兵可派。

    博茨曼已经从第一装甲师抽调了三个营,而第一装甲师总共只有九个战斗营,第二装甲师也只有九个战斗营。如果继续抽调部队,两个美军师在拿到主战装备后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发动一场像样的进攻。联军能否打赢这场战争,不在于能否把志愿军挡在首尔之外,而是能否再次打过三八线。此外,韩国的军事产能已到极限,无法为美军提供更多的主战装备,也就无法武装美军部队。

    一时之间,博茨曼也没有立即做出决定。

    必须承认,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因为从祖江里渡江的志愿军并不多,加起来也就只有一个旅的兵力。

    重要的是,开城战役进入到了最后阶段,志愿军不可能派遣重兵南下。

    当时,志愿军确实把主力放在了开城。

    打到十一月二日,仍然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城区在韩军控制之中,其中包括了至关重要的火车站。

    可以说,只要火车站还在韩军手上,志愿军就得加把劲。

    黄峙博回来后,给开城的前线部队再次强调了时间的紧迫性,即务必在十一月四日之前拿下开城。

    不过,黄峙博没有耽搁时间,当天就对战线上的军事部署做了调整。

    第六十五集团军仍然守卫东线,已经获得了补充兵员,正在陆续接收主战装备的第二十四集团军南下前往城北里与伊川,负责守卫中部战线,第三十九集团军开赴沙里院,准备在打下开城后替换下四个主力集团军。

    这番部署,表明黄峙博已经在着手准备防御战了。

    只是,他的部署,让很多参谋都看不懂。

    按照他的安排,如果能够按时打下开城,志愿军在三八线两端将形成突出部,中部防线往后压了大约五十公里。虽然这么做,能够确保中部防线无忧,因为联军要想从中路取得突破的话,肯定会遭到东西两端志愿军的夹击,联军不得不动用重兵守卫两翼防线,很难把主力集中到正面战场上。

    题是,这么一来,东西两端就很容易遭到攻击了。

    在戚凯威看来,联军不见得会攻打开城,毕竟这座如同军事要塞般的城市不是那么容易攻占的。在只打韩军的情况下,志愿军都得花上一周才能打下来。换成志愿军来守,美军恐怕得花更多的时间。在只有两个主力师的情况下,美军不大可能把宝贵的兵力放在这里,毕竟就算打下了开城,联军也会丧失纵深突破的机会,不得不与志愿军打一场消耗战,从而失去扭转战局的机会。

    如果他是联军指挥官,就会把兵力放在东线,在第六十五集团军的防线上打开突破口。

    可以说,这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第六十五集团军参战后一直没有得到休整,虽然在两次战役结束后,都获得了补充兵力与武器装备,但是用一个只有两万余名官兵的集团军守卫长达一百五十公里的战线,肯定有点勉为其难。

    只要联军把兵力集中到东线上,第六十五集团军就守不住。

    要是让联军在东线取得突破,即便能够退守元山,志愿军的总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