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第一枪 (第2/2页)
舰队正在执行的任务矛盾。如果东海舰队留下来,则有可能遭到鱼雷攻击。 显然,日本艇长的战术选择没有错。 以当时的情况,及时的攻击、哪怕是不成功的攻击,都能在即将爆发的空中战斗中为空中自卫队的战斗机赢得优势。 要知道,海上自卫队的舰队还没有进入东海。 如果中国战斗机得到了舰队支持,特别是防空驱逐舰上的远程防空导弹的支持,日本战斗机就很难在空战中掌握主动权。 在无法立即组织起足够强大的攻击机群之前,潜艇成为夺取战术优势的唯一手段。 从战术安排上讲,这也正是四艘“苍龙”级从大隅海峡进入东海,提前逼近中国舰队的主要目的。 只是,在这个至关重要的时间点上,日本艇长忽略了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 在四艘“苍龙”级的屁股后面,“海龙”号已经磨刀赫赫了。 更重要的是,在发动攻击前,日本潜艇还得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获取准确的战术情报。 通过长波电台,只能发送非常简单的信息。 像战术情报这类比较复杂的信息,必须使用短波电台,因此日本潜艇就得在发动攻击前上浮,使用通信桅杆。 四点不到,四艘“苍龙”级先后上浮。 发现断后日本潜艇上浮后,萨非墨没让“海龙”号跟上,而是提前做战术转向,探测到前方的三艘日本潜艇也在上浮。 这可不是好征兆,萨非墨立即想到,日本潜艇即将发动攻击。 上浮,不仅仅是为了接收战术情报,在使用鱼雷发射管发射反舰导弹的时候,最大潜深得控制在四十米以内。
舰队就在几十公里之外,日本潜艇在这个时候上浮,没有别的理由了。 只是,萨非墨有点搞不明白,既然要偷袭东海舰队,日本潜艇为什么没有耐心,再靠近一点就能使用鱼雷了。 比起导弹,鱼雷更难对付。 不管怎么样,萨非墨没有犹豫。 既然日本潜艇准备先发制人,“海龙”号就不能落后。 四点过五分,萨非墨下达了战斗命令,按照之前拟定的战术计划,首先为两条线导的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输入了断后日本潜艇的目标数据,随后为两条自导的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输入了两艘居中日本潜艇的目标数据。 距离实在是太近了,完全没有必要使用主动攻击声纳。 当然,萨非墨没有忘记给艇首的球形声纳充电,为迎战最后一艘日本潜艇做准备。 根据“海龙”号的交战记录,四点十五分,被动声纳首次探测到了日本潜艇为鱼雷发射管注水时发出的声响,随后探听到了打开鱼雷发射管前盖的声响。四点十八分左右,断后日本潜艇首先发射了五枚反舰导弹,接下来的两分钟内,另外三艘日本潜艇也各自发射了五枚反舰导弹。 从战术上看,日本潜艇配合得相当到位。 由断后潜艇首先发射导弹,突前潜艇最后发射,才能确保四艘潜艇发射的二十枚反舰导弹同时到达。 很明显,在使用通信桅杆接受战术情报的时候,四艘潜艇交换了信息。 如果离得近一些的话,不用浮上水面,就能通过高频声纳交换信息。 日本潜艇已经发射导弹,萨非墨就没有理由客气了。 周渝生在命令中说得很明确,只要日本潜艇首先发动攻击,就得立即反击,而不是等待作战命令。 四点二十一分,“海龙”号向两艘“苍龙”级各发射了一条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 大约两分钟后,“海龙”号向断后日本潜艇发射了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鱼雷。 重点不在前面,而是在后面。 只有首先击沉断后日本潜艇,才能用线导鱼雷攻击居中的两艘。如果不能及时收拾掉这三艘潜艇,“海龙”号必然遭到围攻。 事实上,在发射鱼雷后,“海龙”号就暴露了行踪。 断后日本潜艇立即采取反制措施,只是面对两条性能先进的重型鱼雷,最大潜航速度仅有二十节、最大潜深不超过六百米的常规潜艇根本避无可避。至于逃跑,更加无从谈起。别说常规潜艇,核潜艇都跑不过最大航速接近七十节的鱼雷。 随后,居中的两艘日本潜艇开始转向。 只是在锁定“海龙”号之前,这两艘潜艇就发现了高速袭来的鱼雷,不得不放弃反击的想法,转为规避鱼雷。 四点四十七分,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鱼雷解决掉了第一艘日本潜艇。 此时,东海舰队顶住了日本潜艇的突然袭击,腾耀辉正面临是打是撤的艰难选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