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十一章 不可否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不可否缺 (第2/2页)

52c型护卫舰上使用的中程防空导弹发射系统,使飞行甲板的可用面积增加了百分之十。最大的修改在舰桥上,占用面积减少一半,安装了国产的相控阵雷达,显得更加紧凑,同时把飞行甲板面积增大了上千平方米。额外增添的是四套速射炮与四套近程防空导弹发射系统,以及配套安装的电子干扰发射器降落引导辅助系统等等。

    经过第一次改造,黄帝号可以说是改头换面。

    与舰体相同的库兹涅佐夫号相比,黄帝号的打击火力减弱,载机能力则大幅度提高。

    在标准情况下,黄帝号能搭载四十六架j15与十二架z8级别的直升机。

    只是,在二零一一年,黄帝号并没形成实战能力。

    原因有两个:一是j15没能及时研制成功,而俄罗斯又关闭了su33的生产线,因此没有可用的舰载战斗机;二是动力系统不过关,严重限制了航母的战术性能,也就限制了作战使用能力。

    二零一三年,j15开始量产,第二个问题成为制约黄帝号的主因。

    第一次改造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动力系统。

    最初,海军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一是采用核动力二是采用燃气轮机三是采用蒸汽轮机。

    核动力方案首先出局,因为能用的只有为093与094研制的核反应堆。要驱动满载排水量超过六万吨的航母,而且达到三十节的最高航速,至少需要安装六座核反应堆。即便不考虑效费问题,黄帝号上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更重要的是,黄帝号最初是作为常规动力航母进行设计的,如果改为核动力航母,必须对舰内结构做出重大改动,比如取消烟道,增强反应堆舱的防护力度,必然导致工程规模浩大,降低工程效率,最终花费很有可能超过重新建造一艘同级别航母的全部费用。

    随后,燃气轮机方案也被踢出局,原因只有一个:中国没有合适的大功率燃气轮机。

    这下,剩下的只有蒸汽轮机方案了。

    正是在二零零六年左右,通过采购现代级驱逐舰,从俄罗斯获得了舰用大型蒸汽轮机,黄帝号的改造工作才提上日程安排。

    只是,从俄罗斯采购的蒸汽轮机并不过关。

    在海试中,黄帝号的最高航速只达到二十七节,比海军提出的基本要求低了百分之十。虽然这个航速足以满足舰载航空兵作战需求,航母只需要达到二十六节,j15就能从左侧的重载起飞点上,以最大起飞重量滑跃升空。但是在实战应用中,二十七节肯定满足不了作战需求。

    东海冲突,已经证明了航速的重要性。

    除了功率不达标,可靠性也是一个关键问题。从第一次海试算起,八年里,黄帝号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港口或者船厂维修,每次进港,都要对动力系统进行全面检修,才能保证下次出海不出问题。

    受此影响,八年来,黄帝号没有执行过一次满时作战部署。

    根据海军提交的报告,黄帝号最长的一次出海时间只有三十七天,远没有达到设计时提出的九十天。

    要知道,在作战部署中,美军的航母往往得在海上活动半年左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企业号还创造了连续部署一年零十个月的纪录。

    仅有三十七天的部署时间,让黄帝号成了一艘走不远的航母。

    不可否认,黄帝号在中国海军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这是中国海军第一艘具备作战能力的航母,还是一艘能够使用常规战斗机的大型航母。通过黄帝号,中国海军了解了航母,也熟悉了航母。但是从军事价值上看,黄帝号与西方海上列强的第一艘航母非常相似,即不具备实战能力。

    如果没有迫切的作战需求,黄帝号很有可能以训练航母的身份,在中国海军服役三十年以上,在第一艘国产航母达到设计的最大服役寿命之前才会光荣退役,海军没有必要对其进行第二次改造。

    建造一艘崭新的航母,使其获得全部战斗力,至少需要十年。

    因为黄帝号是改装得来的,所以在自建航母的时候,还会遇到很多麻烦,仍然得摸着石头过河,前期的建造规模肯定不会很大,不可能像美国那样,把一级成熟的航母连续建造十艘。

    如此一来,中国海军就很有必要对黄帝号进行第二次改造。

    在国产航母大批量服役之前,黄帝号是中国海军不可否缺的远洋作战力量。

    更多到,地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