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五十八章 死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八章 死撑 (第2/2页)

行踪,肯定会被战斗机击落。

    即便派遣战斗机掩护反潜巡逻机,因为没有足够的预警机,而且预警机无法及时发现逼近的敌机,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摆在印度空军面前的情况非常残酷:无法主动进攻,就只能在被动防御中挨打。

    以当时的情况,印度空军只能指望当局能够尽快回心转意,在中国舰队发动大规模打击之前宣布停火。

    问题是,停火有用吗

    三十日上午,克鲁沙接到了麦克米伦的电话,美国总统正式提出,印度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宣布停火。

    虽然麦克米伦说得非常客气,没有过分刺激克鲁沙,但是意思很明确,美国愿意出面调停,也愿意帮助印度争取应有的利益,至少保证印度不会遭受严重损失,而印度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

    问题是,出于外交与政治上的考虑,麦克米伦没有提到日本。

    这也可以理解,虽然印度是日本的盟国,但是同盟关系并不牢靠,而且与美国没有签署同盟条约,如果知道美国与日本并非一条心,印度总理肯定会另做考虑,甚至会在战略选择上更加倾向于与中国和解。

    暂且不说印度有没有可能与中国结盟,即便是缓和关系,对美国也没有好处。

    要知道,真正能遏制中国的是印度,而不是非常脆弱的日本。如果不能利用好印度在南亚地区的野心与影响力,美国就不可能通过印度来遏制中国,更不可能中国借道南亚把手伸到中东。

    结果就是,克鲁沙没有因此绝望。

    与麦克米伦通话后,克鲁沙给印度陆军下达了一道命令: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击败锡亚琴冰川附近的巴基斯坦军队,迫使巴基斯坦当局请求停火。

    在克鲁沙看来,只要巴基斯坦首先请求停火,印度就能体面的退出战争。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不是没有这个可能,而是有很大的可能。

    要知道,在克什米尔战场上,中国没有出兵干预,巴基斯坦一直是在单独战斗,而印度陆军已经依靠兵力优势,在过去几天里取得了重大进展,切断了锡亚琴冰川附近几条主要交通线。

    只要再加把力,就能彻底包围该地区的巴基斯坦军队。

    结果就是,在三十日中午,印度空军司令提出应该停战的时候,克鲁沙不但没有给予回应,印度陆军还发动了新一轮进攻行动,在两个小时之内,投入了两个师,动用了上千门火炮与火箭炮。

    按照印度陆军司令做出的保证,天黑之前就能歼灭锡亚琴冰川附近的巴基斯坦军队。

    必须承认,印度陆军司令没有夸海口。

    从地理环境上讲,地面战场本来就对印度有利。最重要的是,印度已经修建好了通往战场的主要公路,而巴基斯坦的公路还在修建之中。结果就是,在核心地区,印度陆军能够顺利调动主战部队,而巴基斯坦陆军只能动用步兵。依靠公路,印度陆军还能把炮兵部署到战场前沿,而巴基斯坦陆军只能把炮兵部署在二十多公里之外,很难为前线防御部队提供有效的炮火支援。

    继续打下去,守卫锡亚琴冰川的五千多名巴军官兵肯定会被印军消灭掉。

    只是,进攻也没有印度陆军司令说的那么轻松。

    印度陆军得益于公路,也受制于公路,特别是在越过停火线,攻入巴基斯坦一侧后,因为没有完善的公路做支撑,只能动用步兵,绝大部分主战装备都派不上用场,进攻自然举步维艰。

    打到傍晚,印度陆军只包围了锡亚琴冰川北面的巴军,没能实现歼灭。

    这个时候,巴基斯坦当局稳不住了。

    如果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空中支援,巴基斯坦陆军在锡亚琴冰川附近的最后一块防御阵地肯定会在三十一日天亮前沦陷。

    天还没黑,巴基斯坦三军总参谋长就给黄峙博打了电话,希望中队不要只在印度洋上敲敲打打,应该在克什米尔地区展开行动,至少为巴基斯坦陆军提供足够有效的空中支援与空中掩护。

    随后,巴基斯坦总统跟易援朝通了热线电话,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现在出兵克什米尔还有意义吗

    易援朝觉得作用不大,而且认为只要在印度洋上展开行动,印度就会在本土遭到打击后主动求和。

    傅秀波的意见完全相反,认为应该积极支持巴基斯坦。

    争论持续了几个小时,最终才在投票表决中以微弱优势通过了傅秀波的提议:出动空中力量轰炸锡亚琴冰川附近的印度军队。

    只是这样一来,必然会对印度洋上的战斗产生影响。

    更多到,地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