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 南海战略 (第1/2页)
第六十八章南海战略 回到总参谋部,牧浩洋才知道,在离任之前,傅秀波就与时任总理的文廷贵、以及其他几位领导人制订了一份战略规划。 在这份规划中,核心地区不是南亚,而是台海。 按照傅秀波的判断,中国在展道路上,有一个十分关键的结点,即国家统一。 在此之前,中国算不上全球大国,最多只是地区头号强国,以及具有基本影响力的全球大国。只有在国家统一之后,才有能力、有资格、有实力对外扩张,也才有机会在全球范围内挑战美国。 按照这个判断,中国必须把战略重点放在台海地区。 这也正是东海战争之后,中国基本国家政策的主要着手点。 到第一次南亚战争爆,台海局势已经大大缓解,台湾当局不但在军备问题上变得更加理智,还主动出和解信号。在双方的努力下,黎平寇在二零二四年的亚太经济论坛上与台湾领导人进行了第一次非正式会晤,随后还被邀请前去台北参观园艺博览会。虽然出于政治上的因素,黎平寇谢绝了台湾领导人的邀请,但是这件事情,基本上奠定了台海关系的基本格调。 在很多人看来,两岸将在十到二十年之内实现和平统一。 二零二五年,在岛内的民调中,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台湾当局应该积极主动的与大陆改善关系,在原则性问题达成一致之后,应该主动提出和平统一方案,结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分裂局面。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和平统一的时机已经成熟。 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原则性问题”。 当时,台湾领导人已经提出,和平统一必须有一个前提,即两岸执政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由全民选举决定执政权。 这个问题,成为了盘桓在两岸间的一道鸿沟。 在与台湾领导人会晤的时候,黎平寇拒绝了这个要求,而且提出,台湾的政治局势并不稳定,不能确定进行统一谈判时的执政情况,因此不可能提前做出安排,大陆仍然坚持早已提出的基本原则,即给予台湾除外交之外的全部自主权,甚至准许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一定规模的武装力量。 可惜的是,台湾领导人并不领情,仍然坚持以全民大选为统一前提。 虽然在此之后,在易援朝干预下,台海局势出现了一些转折,比如易援朝答应在统一的基础上进行全民普选,台湾领导人也做出回应,即台湾将放弃部分自决权,但是在先统一还是先普选的问题上,两岸分歧依然巨大。 显然,和平统一仍然是非常遥远的事情。 即便台海局面已经大为改善,可是从现实利益出,大陆没有理由放松警惕,更没有理由放弃其他解决手段。 如此一来,南海问题成为新的关键点。 东海战争后,日本干预台海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在中日停战协议中,日本承诺不干预台海事务,而且以白纸黑字的方式确认了下来。如果日本违背承诺,等于破坏停战协议,而中国将据此对日本进行军事打击。在本土安全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日本没有任何理由为了台湾与中国开战。 此外,美国在台湾的影响力也大大降低。 从日本撤军后,美国离台湾最近的军事基地在菲律宾,而由美国直接控制的军事基地则在关岛。随着美**事介入的能力降低,对台海的影响力也随之降低,很难阻止大陆用武力实现统一。 可以说,台海问题的主动权已经掌握在大陆上手。 问题是,如果被迫通过武力实现统先就得消除侧翼威胁。东海战争,已经解决了一个方向上的威胁,而在另外一个方向上,安全保证依然不太可靠,南海争端很有可能对台海局势产生影响。 按照傅秀波的判断,只要解决了南海争端,和平统一就不再是可望不可及了。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控制了南海地区,等于从南北两面包围了台湾,中国海军有足够的能力阻止外来势力干预台海战争,台湾当局将失去第二种选择,只能在大陆的主导下走上和平统一的道路。 事实上,也正是傅秀波的这一战略部署,决定了中国的军事力量建设。 拿海军来说,建造“长江”级航母,主要就是为了解决南海问题,而不是为了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与美国对抗。原因很简单,“长江”级是中型航母,持续作战能力很有限,更加侧重于制海作战,而不是理想的对地打击平台,更适合在离本土较近的地区活动,充当前进打击平台。 空军方面,J-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