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六章 点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点火 (第2/2页)

列的海法停靠了三天,货轮上的一名船员在爆炸生前来到大马士革,在一家小旅馆居住了三天,期间与被捕的两名军官、以及在爆炸中丧生的一名军官有过直接接触。根据叙利亚提供的资料,这名船员在十九日经黎巴嫩进入以色列。

    面对如此确凿的证据,其他阿拉伯国家也无法提出反对意见。

    一个小时后,纳杰夫通过电视讲话,向以色列出了最后通牒,即在十二小时内交出爆炸案嫌疑人。

    在纳杰夫表电视讲话的时候,埃及军队已经开始了战前动员。

    叙利亚军队的战斗动员还要稍微早一点,只是效率比不上埃及军队。

    更重要的是,纳杰夫在这个时候出最后通牒,意味着以色列如果没有在十二小时内交出爆炸案嫌疑人,埃及与叙利亚将以以色列情报机构密谋刺杀两国总统为由,向以色列正式宣战。

    从法理上讲,这绝对是充分的开战理由。

    别说刺杀国家最高领导人,就算是在他国策划爆炸案,也足以构成开战条件。

    问题是,以色列能够交出爆炸案嫌疑人吗?

    暂且不说爆炸案是否是摩萨德策划的,就算是,以色列也不可能交出嫌疑人,因为这等于主动承认策划了刺杀行动。要知道,就算埃及与叙利亚不因此向以色列宣战,也会提出对以色列进行全面制裁。当然,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在以色列承认了之后,埃及与叙利亚照样向以色列宣战。

    受此影响,以色列保持了沉默。

    当时,李明阳向黎平寇提交了一份绝密情报分析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李明阳明确提到,刺杀行动很有可能与摩萨德没有关系,而是埃及与叙利亚情报机构策划的,叙利亚拿出来的证据都是伪造的,只是没有办法证明,或者说没有办法推翻。

    可以想像,战争即将爆。

    李明阳还提到了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如果叙利亚拿出的证据无法被推翻,其他阿拉伯国家至少不会反对向以色列开战,部分阿拉伯国家还很有可能参与这场战争,或者为埃及与叙利亚提供援助。

    果真如此的话,这就绝对不是一场局部战争了。

    说得简单一些,阿拉伯国家根本不需要派兵参战,只需要像第三次中东战争那样,用石油做武器,就能迫使包括美国在内的众多西方国家靠边站,阻止外来势力介入,让埃及与叙利亚打赢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

    也许,这对中国没有多大影响。

    即便阿拉伯国家制裁中国,禁止向中国出口石油,中国受到的影响也不明显,因为可以通过扩大其他进口渠道获得足够的石油,比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与文莱的石油日产量就能在一周之内提高一百五十万桶,东海与南海的油田也能在一周之内把日产量提高大约一百五十万桶,加上在对日战争期间的战略石油储备量,至少在今后一年之内,中国不会出现能源危机。

    一年之后,随着第二批聚变核电站投产,影响就更加微乎其微了。

    真正受到影响的美国与欧盟。

    相对而言,美国的问题还不是很大,因为美国本身就是全球第三大产油国,仅墨西哥湾与得克萨斯封存的油田的日产量就能达到两百五十万桶,此外还可以从巴西、尼日利亚等国扩大原油进口量。

    更重要的是,中国与美国已经建立起地区经济体,石油自给率在百分之七十左右。

    最害怕遭受阿拉伯国家石油禁运的正是欧盟。

    要知道,阿拉伯国家提供的石油,占到了欧盟石油总进口量的百分之四十五,过了俄罗斯的百分之三十,而欧盟的石油自给能力只有百分之二十五,而且大部分来自北海与罗马尼亚,而这两个地区的石油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极限,能够提升的空间非常有限,根本填补不了石油禁运的空白。

    如果遭到石油禁运,欧盟经济肯定会受到重创。

    事实上,这个影响已经显现出来。

    七月十九日,伦敦期货交易所在八月份交付的原油期货价格暴涨了百分之二十八。如果战争爆,在月底之前上涨一倍绝对不是没有可能,而是铁定的事实,欧洲经济绝对承受不起如此沉重的打击。如果遭受石油禁运,那么欧洲获取石油的成本提高三倍、甚至五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结果就是,欧洲不得不向阿拉伯国家屈服。

    在欧盟倒戈之后方机制成为摆设,中国与美国肯定无力阻止战争爆。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战争已经迫在眉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