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拉力赛 (第1/2页)
第十四章拉力赛 在巴拉姆的指挥下,以色列国防军打得异常坚决。 击溃两个叙利亚装甲师后,三个以军王牌旅没有停下来。按照巴拉姆的安排,第七装甲旅沿叙黎边境线向北推进,顺带扫荡贝卡谷地里的真主党武装据点,第一步兵旅在中路沿直通大马士革的公路前进,打击沿途的叙军据点,顺带夺取作战物资,第一八八装甲旅则先攻占德拉,然后沿叙约高公路北上,攻击叙利亚军队的后方防线,扫荡沿铁路线分布的物资补给站。 可以说,以色列国防军打得很有章法,目的也非常明确。 在击溃叙利亚装甲师的战斗中,以色列国防军没有收俘虏,而是在缴械之后,释放了所有战俘。 这么做,主要就是避免因为战俘拖累进攻行动。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最关键的就是保证进攻度,而不是歼敌数量。原因很简单,等到叙利亚军队反应过来,三个王牌旅的处境将非常糟糕,所以必须抓紧时间,在叙利亚军队组织反击前尽可能的扩大打击范围。 为此,巴拉姆下达了几条非常特殊的禁令。 一是不收战俘,在缴械后原地释放;二是禁止缴获作战物资,所有无法带走与无法使用的物资全部就地销毁;三是禁止追击溃逃的敌人,只派遣侦察部队监视,必要时呼叫空中打击与炮火打击,阻止溃逃之敌重新聚集;三是在进攻阶段,禁止破坏基础设施,特别是桥梁与隧道;四是不得攻占城镇,在解除了城镇防御武装之后,最多安排一个步兵排扼守经过城镇的交通线。 除了这些禁令,巴拉姆还下达了一条命令:在任何情况下,坦克战车携带的燃油必须满足撤回戈兰高地的最低需求。 这几道命令,非常直观的反映出了以色列国防军的战术意图。 根据巴拉姆在战后写的回忆录,在起进攻的时候,他甚至没有制订一个具体的作战目标,更没想打到大马士革。 也许这有夸张的成分,可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以军确实没有打到大马士革的资本。 到二十二日凌晨,三个王牌旅已经用闪电般的进攻,打垮了六个叙利亚装甲师,另外两个叙利亚师则已撤退了数十公里。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当时至少有三十万叙利亚大军涌向大马士革。 一时之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以色列国防军将一鼓作气的打到大马士革,甚至有人认为以色列国防军将攻占大马士革。 在凌晨两点左右,阿萨德就秘密离开了总统府,在总统卫队的护送下前往霍姆斯。 所幸的是,猜测没有变成事实。 到二十二日凌晨四点左右,第一步兵旅在挺进到基斯沃南面的时候停了下来,随后第七装甲旅与第一八八装甲旅也在距离大马士革一百公里之外停止前进。天亮前,第一步兵旅的炮兵营对大马士革进行了一轮密集炮击。天亮后不久,守卫基斯沃的叙军惊奇的现,如同潮水般涌来的以军已经如同潮水般的退走了。 这不是溃退,而是主动撤退。 当天下午,三个王牌旅全部退回戈兰高地。 因为叙军没有追击,所以在撤退的时候,巴拉姆没再禁止抓战俘与缴获战利品。撤回戈兰高地的时候,三个旅抓获了两千多名战俘,缴获了数千吨弹药燃料,还顺带炸毁了沿途的所有桥梁隧道。 所幸的是,叙利亚南部地区没有多少桥梁隧道。 利用这个机会,以军还狠狠教训了黎巴嫩真主党。在抓获的两千多名战俘中,一大半是真主党的武装份子。 这场持续不到二十个小时的战斗,打得非常精彩,充分挥出了装甲部队的战斗力。 后来,这场经典战例几乎被所有国家收入陆军战术教材,而巴拉姆也获得了“闪电巴拉姆”的绰号。 事实上,这场进攻战的影响已经出了战术范畴。 在这场战斗中,以色列国防军不但打垮了叙利亚军队动进攻的物资基础,还打得叙利亚国防军魂飞魄散。 别的不说,在巴拉姆率领军队撤下去的时候,没有几个叙利亚将领相信这是真的。 当时,叙利亚陆军司令部甚至没有下达追击命令 直到两天后,叙利亚陆军的先头部队才再次到达戈兰高地附近,而留给他们的只是满目疮痍。 在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囤积的作战物资全部损毁,部队建制被打乱的情况下,叙利亚陆军别说用三天重新组织进攻,就算到了一周之后,也没能恢复元气,更没有恢复攻打戈兰高地的勇气。 从战略上讲,这等于帮助以色列消除了来自北面的威胁。 受此影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