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十七章 决战之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 决战之前 (第1/2页)

    以色列国防军沿二号公路线展开,等于把大半个西奈半岛拱手让给了埃及军队。

    打到这个地步,以色列国防军也别无选择,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决战上,一举击溃突入西奈半岛的埃及军队。

    天亮前,十个以军旅先后从迪莫纳与哈莱瓦出发,向埃拉特港进军。

    以色列国防军的部署与意图都很明显:把埃及军队挡在二号公路南面,围绕着从第五站通往埃拉特的四号公路决战。

    在这个区域内,以色列国防军拥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首先,四号公路南面是提赫高原,埃及军队只有在攻占了塞迈德之后才能东进,进攻埃拉特,或者转向南下,到达努韦巴后,沿亚喀巴湾西岸北上攻打埃拉特,不然只能从奈赫勒北上,突破以军在二号公路线上的防线,在以军选择的战场上决战,因此以军能在奈赫勒与塞迈德阻击埃军。

    其次,四号公路的情况比二号公路糟糕得多,通行能力非常有限,埃及军队很难沿着四号公路展开。如果埃军强行向东推进,除了将在奈赫勒与塞迈德遭到阻击之外,就算能够到达埃拉特,也是强弩之末。在后勤保障困难的情况下,埃军别说攻占埃拉特,能否稳住战线都是个问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这是攻打以色列本土最为遥远的线路。即便埃及军队攻占了埃拉特,离以色列本土核心地区也非常遥远,而且只有两条公路线北上,没有铁路线,后继进攻将遇到很多麻烦。就算埃及军队能够打通海上航运,不再通过西奈半岛的公路运送物资,也无法解决后勤保障问题。

    综合这几点,以色列国防军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埃及军队肯定会在埃拉特之前北上。

    说得简单一些,埃及军队不会去埃拉特,而会在奈赫勒转向北上,突破以色列国防军在二号公路线上的防线,然后沿二号公路线向盖济奥特推进,再攻打贝尔谢巴,夺取至关重要的铁路枢纽中心。

    为了迫使埃军在奈赫勒北上,以色列国防军必须夺取塞迈德,而且守住这座重镇。

    对埃及军队来说,也得夺取塞迈德,因为即便北上与以军决战,也要夺取塞迈德,确保侧翼安全。

    天亮后,埃军与以军再次展开“行军大战”。

    这次,以军先行一步,两个装甲旅从埃拉特出发,以最快速度向塞迈德挺进,另外一个装甲旅沿着三号公路南下,急速向奈赫勒挺进。埃军出发的时间稍微晚了一些,担任突击任务的是第三集团军的第三装甲师。

    显然,优势在以色列国防军手里。

    埃及军队要想到达塞迈德,首先得占领奈赫勒,而在这里很有可能遭到以军阻击。更重要的是,第三集团军还在强渡苏伊士运河,在二十四日清晨,只有两个师到达对岸,第三装甲师在二十三日还进行了数百公里的急行军,因此在行军速度上,肯定比不上以军,作战状态也不怎么样。

    从侦察机提供的战场信息也看得出来,以军的行军速度快得多。

    要知道,从埃拉特出发的两个以军装甲旅是预备队,状态比埃军好得多,也没有后勤保障之忧。

    针对这一情况,戚凯威没有抱多大希望。

    在第三装甲师出发后,戚凯威对埃军的部署做出调整,第一集团军继续南下前往苏伊士城,第二集团军派遣两个师加强第五站的防御部署,其他部队则沿运河西岸展开,防止以军发起反击。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最需要提防的就是以军打过苏伊士运河。

    只要以军指挥官稍微冷静一点,就能发现一个关键问题,即在西奈半岛作战,埃军有后勤补给上的优势,如果无法消除这个优势,以军不但难以取胜,还很有可能使西奈半岛上的战斗演变成持久消耗战。消除这个优势的最佳办法就是打过苏伊士运河,用一次决定性的快速突击端掉埃军的后勤保障基地,像打击叙利亚军队那样,使埃及军队丧失突击能力,根本不与埃及军队正面决战。

    达到这个目的,根本动用不了多少兵力。

    如果西奈半岛的以军能够达到巴拉姆少将指挥的那三个旅的战斗力,最多只需要投入五个旅,就能在运河西岸打一场快速战术突击,在埃及军队做出反应之前,取得至关重要的胜利。

    果真如此,埃及军队的处境将非常凶险。

    要知道,埃及陆军的三个主力集团军全部靠前部署,留在后方的不是预备役部队,就是后勤保障部队,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也就是说,在戚凯威的部署下,埃及军队的后方防线非常空虚。

    虽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