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嘎然而止 (第2/2页)
军事实力,在埃及与叙利亚击败以色列之前,本土就将遭到毁灭性打击,因此消灭以色列并不能给埃及与叙利亚带来实质性好处。在相对有利的情况下停火,既能争取到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国家的支持,也能获得更多国家的认可与同情,更能表明埃及与叙利亚是在遭到以色列入侵之后,被迫进行自卫反击,并非主动挑起战争。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埃及与叙利亚才能在停火谈判中掌握主动权。 必须承认,黎平寇的话很有道理。 纳杰夫最先表态:只要中国出面调停,埃及就将接受由中国提出的停火请求,在以色列也宣布停火之后,暂时停止军事行动。 阿萨德有点抗拒,因为叙军还没有完全收复戈兰高地,但是最终仍然接受了黎平寇的提议,因为没有埃及,叙利亚根本打不赢。 开罗时间十一日夜间十一点,埃及外长率先发表申明:在以色列接受停火的情况下,埃及将从十月十二日六点开始,暂时停止军事行动二十四小时,并且派遣代表前往北京,在中国协助下与以色列进行停火谈判。 两个小时后,叙利亚外长也发表了类似申明。 这下,难题交到了美国手上。 埃及与叙利亚率先表态,但是都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即以色列必须接受停火,不然埃及与叙利亚就不会停火。 问题是,以色列愿意在这种情况下停火吗 在叙利亚外长发表申明后不到两个小时,美国国务卿会见了中国驻美大使,提出埃及与叙利亚军队后撤三十公里,以色列才会宣布停火。
对于这个要求,中国大使的回答很简单:这是埃及与叙利亚的问题,与中国无关,而且停火谈判还没开始,就算中国有影响力,也无法说服埃及与叙利亚,至于是否撤军,得由停火谈判决定。 显然,以色列不大愿意接受这样的停火条件。 说得简单一些,如果在这个时候停火,以色列的处境将非常不利。只有让埃及与叙利亚撤军,以色列才有足够的安全保证,也才有机会在停火谈判中把丢掉的土地夺回来,不至于连一块筹码都没有。 也就在中国大使与美国国务卿会晤的时候,前线的战斗再次打响。 埃及与叙利亚军队以停火为名,对以军进行了持续数个小时的大规模炮击,似乎要在停火之前打光所有炮弹。以军进行了猛烈的还击,只是在炮战中没有占到多少便宜,毕竟以军炮兵本来就不够强大。 前方打得热火朝天,以色列当局却保持了沉默。 在这几个小时里,以色列总理面临着建国之后最为艰难的选择。 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当时以色列总理与美国总统在热线电话上谈了几个小时,主要就是以色列的安全保障。按照以色列总理的说法,在这个时候停火,埃及在埃拉特地区的军事占领以及叙利亚在戈兰高地的军事占领都将变成既成事实,而以色列也将因此失去最重要的战略屏障。美国总统的答复很直接,只要以色列接受停火,美国的安全承诺将以条约的形式确定下来。 在埃及与叙利亚宣布的停火时间前一个小时,以色列当局宣布暂时停火。 因为埃及与叙利亚已经提出,只在北京进行停火谈判,所以北京时间十二日下午,以色列与美国的谈判代表先后抵达北京。 这个时候,戚凯威也登上了返回北京的专机。 离开大马士革之前,阿萨德亲自为他颁发了叙利亚友谊使者勋章,并且给予他叙利亚荣誉公民称号与叙利亚陆军荣誉上将军衔,还陪同他检阅了三军仪仗队,给予了几乎所有褒奖与荣耀。 随后,戚凯威还收到了纳杰夫派人送来的埃及陆军荣誉上将军衔。 可以说,戚凯威凭一己之力,扭转了战争局势,改写了中东历史。后来,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把一支王牌装甲旅命名为戚凯威旅,还分别在西奈半岛与戈兰高地建立了一座戚凯威战争纪念碑。有趣的是,几年之后,很多参与了这场战争的埃及与叙利亚军人都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凯威。 当然,在国内,戚凯威的名字很快也变得家喻户晓。 只是在当时,因为中国当局一直没有承认派遣高级将领协助埃及与叙利亚作战,所以民众不大了解实际情况。 牧浩洋没有参与谈判,那是政治家与外交家的事情。 他亲自赶往机场,迎接了凯旋归来的战友。 更多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