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二章 对峙 (第1/2页)
第七十二章对峙 战争的第二天,地面战斗就打响了。 这次,唱主角的不是中队,而是巴基斯坦陆军。 虽然受战前准备严重不足影响,巴基斯坦陆军没有越过边境线与停火线,只是对印度境内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进行了炮击,但是印度的战前准备工作也不是很充分,也只用远程火炮进行了还击。 主要战场,就在克什米尔地区。 围绕着军事分界线,印巴双方动用大量远程火炮,大规模炮战从上午持续到傍晚,在天黑后才偃旗息鼓。 在这十多个小时的炮战中,巴基斯坦陆军的优势非常明显。 原因只有一个:巴基斯坦陆军是世界上第二个装备了大口径电磁炮的陆军,而印度陆军使用的仍然是电热化学炮。 在中日战争爆发前,炮兵技术就已开始。 当时,中国与美国分别选择了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即电磁炮与电热化学炮。 在陆军用大口径电磁炮技术成熟之前,中国陆军在重点改进已有火炮,并且提高火箭炮的精度,弥补身管火炮的射程问题。美国陆军更加激进,把重点放在了电热化学炮上,并且率先开发出了具备实战能力的电热化学炮。也正是如此,在二零三五年之前,美国陆军的火炮性能一度超过了中国陆军。同样的原因,在这几年之内,美国的电热化学炮成为国际军火市场上的宠儿。 导致这一原因的,主要还是美军的传统火炮弱于中国陆军。 说得简单一些,如果美国不重点发展电热化学炮,而是把希望寄托在电磁炮上,很有可能永远也无法超越中国陆军。只有在电磁炮技术成熟之前,装备电热化学炮,美国陆军才有机会超越中国陆军。 受此影响,在第四代主战坦克上,美军也获得了一些优势。 别的不说,m27a1使用的一百四十毫米电热化学炮就比24式的稍微好一些,其身管寿命达到了一千五百发,而24式的只有八百发。在精度方面,美军的一百四十毫米电热化学炮也要稍微高一些。 只是,在中日战争爆发后,美军的这一优势很快就被末平了。 随着中国陆军在电磁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用电磁炮替换所有身管火炮成了时间上的问题。如果不是全球自然灾害,在二零四零年之前,中国陆军就会大批量采购电磁炮,逐步替换所有身管火炮。此后,随着中国陆军把重点放在了未来地面战平台上,以配备电磁炮为主的火力支援平台成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陆军火炮系统,并且在二零四四年量产后,在各项性能上压倒了美军的电热化学炮。 当时,巴基斯坦陆军优先采购了一百二十门,装备了一个炮兵旅。 与之相对的,印度陆军只有电热化学炮。 与电热化学炮相比,电磁炮的最大优势不是射程更远,而是后勤保障更简单,即只要有充足的电能供应,电磁炮的作战效率就远远高于电热化学炮。依靠具有优势的射程,电磁炮可以部署在离战线更远的地方,以此获得足够的电力供应,并且能够更加方面的运送弹药等消耗类物资。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电磁炮的作战效率更高。 在后勤保障充足的情况下,一个装备电磁炮的炮兵旅的作战效率是准备电热化学炮的三倍以上。 在当天的战斗中,巴基斯坦炮兵就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这个仅有一百二十门电磁炮的炮兵旅,承担了百分之六十的远程打击任务,压制了五个印度炮兵旅。 当天下午,该旅还首次炮击了印度首都新德里。 事实上,该旅也是第一支只需要部署在伊斯兰堡附近就能炮击新德里的炮兵部队。 对印度来说,这无疑是最大的挑战。 更重要的是,印度炮兵几乎没有办法进行反击,因为要想炮击伊斯兰堡,就得把炮兵靠前部署,从而遭到巴基斯坦前沿炮兵的压制。 在印巴陆军进行大规模炮战的时候,中国陆军也投入了战斗。 按照牧浩洋的部署,中国陆军使用的不是远程火炮与火箭炮,而是威力更加惊人的弹道导弹。 准确的说,是复合弹道导弹。 传统的弹道导弹,只要射程超过一千公里,即便采用压低弹道,弹道的最高点都超过了两百公里。显然,在近地轨道空间被太空垃圾塞满了的情况下,传统弹道导弹都很难正常使用。 受此影响,在二零三六年,中国陆军就开始研制复合弹道导弹。 从飞行弹道上看,这种导弹更像是垂直发射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