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开门_十六、历史之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六、历史之谜 (第1/4页)

    “卓成真的死了?”戴维问。

    “应该不可能活下来了。”叶芝说:“真可惜,他的黑客技术我们还一无所知。”

    戴维松了口气:“不管如何,搞定一个。”

    “接下为,我们要全力追捕普修。”

    “有目标吗?”

    “如果没估计错,他应该也会前往科索沃。”

    但他们都料错了,普修又回到佛罗里达卓成的住所,这一晚,这里面卓成雇的几名佣人都被谋杀,死状其惨无比。

    半人半鬼的普修来到地下室,掀开帆布,看到水晶棺中躺着美如女神的甘琳,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尖笑声。

    与此同时,卫斯理离开了美国,但他没有前往科索沃,而是返回了中国。他向美国军方求助,经中国外交部,请求单独行动,卫斯理的面子的确够大,双方都允可,并愿意提供一切行动便利和交通工具。

    在卓成等人飞往科索沃的当天晚上,离台湾基隆92海里的东海海域*群岛(日本称尖阁列岛),一架U2型战略侦察机悄悄飞抵*群岛的赤巴屿,U2型侦察机本来仅长15.40米,只能乘员1人,但这架侦察机似乎经过某种改装,居然有两名乘员,其电子反侦测设备也极为先进,在避开台湾的雷达侦测后,悄悄压低机身,一只降落伞从天而降,准确地落在赤尾屿。

    空降者落地后飞速地收起降落伞,在呼呼的海风中,脱下身上背包,露出一身黑色劲装,又从背包中掏出短枪匕首装备一番后,慢慢向赤尾屿中心迈进。这个人,便是卫斯理。他向空中挥挥手,侦察机返航离去。

    *群岛约七平方公里,由*、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等岛屿组成。距基隆102海里,距那霸230海里。其海域为新三纪沉积盆地,富石油。地理上附属于台湾岛,以海沟与琉球群岛相隔。

    上了岛上最高处,卫斯理掏出望远镜,趴在礁石四面观察,只见远处的*山峰上,立着一个白衣飘飘的人,在海风中,他的衣衫随风舞动,在这黑暗中迎风挺立的样子,像鬼多过像人。

    卫斯理几个纵跳,飞速上了山峰,站到白衣人身后说:“我需要你的帮助。”

    白衣人冷笑:“大名鼎鼎的卫斯理也有求人的日子?”

    “我总觉那个小子还没死,还会搞出很多事来,事情已经越来越复杂了。”

    白衣人声音冰冷:“在赫青花找你之前,我也接受了一个奇特的委托,一个组织,拜托我寻找一个他们丢失的仪器。”

    “哦?”

    “这个东西现在正把世界弄得天翻地覆。”

    卫斯理面色一变:“KK?”

    白衣人转过身,他脸上也蒙着白布,连眼睛也蒙上了,看不到表情和面目:“卫斯理,你可听说过有个地方,叫群狼流泪之地。”

    “KK和再生细菌都是属于那里的。”

    “那个地方是外星人基地还是史前人类宝藏?”

    “你就确认现在的人类就肯定做不出KK这样的东西吗?”

    “可能吗?”

    “跟我来。”

    白衣人手在一块岩石上一拍,奇迹出现了,他和卫斯理旁边的海面上浮上来一艘小型的潜水艇,他带着卫斯理进入潜艇中,里面空无一人,他们来到一个放映室,墙上是巨大的背投屏幕。

    白衣人打开放映机:“现在,让我们把时光倒流至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

    屏幕上出现影像,这正是四一年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情景,全是资料片,但经过了剪接处理,完全真实,真的如同时光倒流一般。

    天刚蒙蒙亮,在莫斯科西边三百英里的地方,无数只德国手表正指在三点十五分上,这时,德国的大炮,沿着一条一千英里长的战线,从冰冻的波罗的海直到温暖的黑海,开始隆隆地轰击。同时,成群的德国飞机提前起飞,越过边境,开始轰炸苏联的机场,把成百上千架飞机炸毁在地面。

    晨星依然在大路的上空,在铁路的上空,在芬芳的原野的上空闪烁,这时候,装甲兵纵队和步兵师团,无穷无尽年轻强壮的条顿人,头戴钢盔,身穿灰色军装,在通向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基辅的广阔波兰平原上,向着乌黑的东方滚滚大步挺进。

    这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军事进攻,三百五十万武装人员突袭了四百五十万武装人员,这场被俄国人称为“伟大卫国战争”就此拉开闱幕。这些历史场景,在无数文学作品中被真实记录。

    白衣人说:“从这个场面,或是从当时世界战局的各方数据,阿道夫希特勒都应该在这场战争中获得完胜,那时,英国在非洲和巴尔干半岛的惨败加上德国潜艇造成的损失,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的地步,这在《失去了的世界帝国》一书中都明确记载过,而后世的军事学家普遍认为希特勒当时在六月转向东方是他军事最大的失策。”

    卫斯理接口道:“在以往的观点中,认为希特勒要转向东方的原因是在于“石油”,从表面上看,这的确是个原因,德国人在欧洲大陆奋力作战,能到手的只有罗马尼亚的地下石油,从1940年到1941年希特勒所有巴尔干半岛军事行动和战役,都是围绕普洛耶什蒂油田展开的。”

    白衣人摇摇头:“没有石油,德国的战争机器只会成为一堆废铁,这个原因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当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将出现战争危机时,希特勒要强制和解。虽然苏联并不喜欢这样,俄国人不管是沙皇还是共产党,对巴尔干从来是虎视眈眈,但只要事关石油供应,希特勒才不会理会俄国人是否敏感。”

    卫斯理点点头:“在二战小说《战争与回忆》中,正是以此为原因对德国同时开展两线作战作为辩护,认为他合情合理,从战略角度,是完全正确的。”

    “但普洛耶什蒂油田是不是真的在这个战略计划中起了关键作用,在许多别的军事历史中都并不强调。因为早在1940年7月,希特勒就已经计划进攻俄国,那时斯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