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回 列侯陈豨 (第2/3页)
天拔营赴沛的消息,刘涌坐在自己旅帐里开始把玩这把钩镶。 这把钩镶并不比长剑更长,仍旧要算一把短兵,握手的地方却是中部,握手上下各有一钩延伸出去。中间还镶有一面小盾牌,牌上有长长尖尖的刺,故而可钩可挡可推。如此说来,无论是长度,打法,都会与他近几天练的钩大有不同。刘涌一时有些迷惑。 想着求同存异,先找共性再融合个性,刘涌不再多思考,拿起钩镶来,把钩镶上部的钩当作普通的钩,先一式一式将钩法耍开来。 练到对时间已经没了概念,刘涌发觉如果想把钩镶用好,一点也不比一把单钩容易。 有了这个觉悟,刘涌额头上不禁冒出一层冷汗。 如果钩镶的使用也需要极大量的练习才能顺畅掌握,那么搞出钩镶这么个奇形怪状的东西来,又有什么意义? 刘涌收了手,把钩镶放在案上,空下脑袋,走出帐去,要重新梳理下自己的思路。 ————————— 下午至夜,刘涌一直在旅帅帐中闷着。 夜已过半,刘涌全身疲乏之极,对钩镶的使用已经基本可以与自己熟悉的钩法相融合。 丢开钩镶,刘涌直接仰躺在地上,心里敞亮了一些。 这种武器,经过刘涌对钩法的演化之后,如果只是要实现普通钩法的缠锁敌方兵器的目的,确实有其更为直接便利的地方,无论钩挡推,招法都可以比单钩直接简单很多。刘涌之前一直要把单钩招法硬套到钩镶上,所以才感到很辛苦。 然而一旦跳出以往钩法的桎梏,只本着一些最基本的单钩运行原理,刘涌发现,这种武器可以极简易地把单钩的钩锁效果,全面发挥出来。 但同时也自然失去了很多单钩钩法之中蕴含的,前后贯通、连绵呼应的妙处。可以说这钩镶要想会用并且有效果,其演练难度确实比单钩要小得多。但如果和真正的高手对敌,只用那些简单的招数,就要漏洞百出,会很容易被击破。 这一明悟已经足够刘涌兴奋,已经可以达到他最初要创制钩镶的目的。只要简单有效,就说明这种武器是适用于战阵的。有剑盾使用基础的士兵,只需要经过少许练习,就可以掌握钩镶的用法。如果再像自己亲卫那五十人一样,有过钩法练习的基础,当然会更容易发挥出钩镶的优势。 刘涌已经开始测度,如果自己那五十个老部下全都装备上钩镶,到底能打败多少使用长戟的士兵。 另一方面,如果真的想把上乘钩法运用到钩镶上,也并非无路可通。 事实上,刘涌隐约悟到,每一路单钩钩法都可以在钩镶上得到完美的转化,并且由于钩镶的形制特殊,这种生化反而可能创造出更加攻守兼资的打法。刘涌清晰地悟到,要作到把钩镶用得攻守兼资,这钩镶的用法反要比单钩钩法更要复杂难明,习练起来势必需要更多的时日。然而一旦练成,其效果明显要比自己使用单钩更加强大。 虽是身体疲累,同时也精神倍长,如今瘫躺在地上,脑中招法却依然连绵不绝,不断演化着。 ———— 次日旅帅帐外。 赵禹持剑,钱士锋左钩右剑,杨良拿一柄长戟,朱嘉一手短戟一手盾牌,四面围刘涌于垓心。 刘涌左手提钩镶,右手掣剑,两臂垂下,长身肃立。 杨良一声大喝,长戟率先向刘涌刺来,其余三人立时游走。 刘涌偏身一下,左手一提一掣,钩镶已然格住长戟,咯嗒一声戟头入钩。同时右手一剑扬起,吭啷一声,运了巨力,将赵禹刺来长剑荡开。 当即剑头微晃,吞吐不明,钩镶一铰,杨良长戟被强迫略微抬起,杨良中路空档露出,刘涌袭身欺近。 杨良大惧,运力抽戟,戟上着力一散,更被刘涌钩镶甩兜一个圈子,刘涌挥剑在杨良头上一下轻拍,钩镶松脱长戟,左向猛冲,镶盾砰声大响,将持短戟劈来的朱嘉撞退一步,回身迎向钱士锋方向。 杨良摇头吸气,一手拖戟,退出圈外。 钱士锋一剑正挥来,与刘涌长剑一交一开,已见钩镶欺近,忙挽团剑花持守,单钩扫出挡格。 钱士锋本来就对单钩有基础,近日习练更得刘涌教导,耍弄得略微有样。 刘涌不退不避,钩镶上钩与钱士锋单钩相交,各自互缠,咔嚓作响,刘涌钩镶阳腕横持,下钩闪电般刮向钱士锋下腹,钱士锋一惊,忙撒单钩后退,右手挥剑挡格,刘涌钩镶仍不变招,腿下使力,持钩镶径向前冲,盾剑相交,钱士锋未及反应,刘涌长剑已经抵住他前胸。 骤听一声大喝,左侧赵禹跳起一剑向刘涌刺来,刘涌急闪,朱嘉短戟径刺他左肩,刘涌左手抡钩镶如棍,将朱嘉短戟击偏,反身数剑攻向赵禹。 钱士锋也退出圈外。 赵禹前日里与刘涌对练,对带钩的东西已经有了心理阴影,如今看到这带了两个钩的东西呼啸杀来,剑招马上全改守势,且战且退,盼着朱嘉前来搭救。 朱嘉急趋踏上,挥戟便砍,刘涌钩镶正闲着,对着戟头一锁便上,朱嘉抬盾砸向刘涌前臂,刘涌只好松钩,赵禹正得机杀上,刘涌剑势一封,后退两步。 圈内剩了三人,朱嘉和赵禹重整旗鼓,如虎豹作势,缓慢游走,刘涌也钩镶前护,平手抬剑遥指。 朱嘉赵禹两人游走,显然是想各自转到相反方向,刘涌一钩一剑遥向两人,两人各行三步之后,刘涌突然一声呼喝,骤然冲向朱嘉。 朱嘉脚步稳扎,忙举盾前护,只听砰蒙一声,刘涌钩镶盾上的尖刺已经扎入朱嘉木盾,木盾登时被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