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崛起之潜龙_第二十三章 忠孝不两全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忠孝不两全下 (第2/2页)

  “我明白父亲的苦衷,但我还是过不了自己的这一关。”李陵说道,“我视太子如我的弟弟,我不能送他进虎口。高翔他是什么人,也许他现在答应父亲给太子一个好下场,可过几年了,江氏在国内的威望这么高,他能允许太子一直活下去吗?我想总有一天太子会被他杀死的。至于父亲你说的不能内战的问题,在我看来内战根本不可怕,父亲你们把内战想的太可怕了,楚国怎么了,他要来我们打便是,我们晋国还怕他楚国吗?”

    看着李陵年轻飞扬的脸庞,听着李陵铿锵有力的话语,李广心中一阵欣慰,不愧是我的儿子,但他表面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说:“你真的决定要去追随太子?”

    “不错。”李陵坚定的说:“我毕生效忠太子。”

    “那好,从今天起你不在是我李广的儿子,死后也不入我李氏祠堂。”李广缓缓的说道。

    听到这翻话,李陵王虎周龙三人都被震惊了。断绝父子关系,死后不入祠堂。这在家族中是最狠的惩罚,只有那些犯了不可挽回错误的人才会被施以这样的惩罚。王虎和周龙互相看了看,老将军这也太狠了吧,这是让将军做孤魂野鬼吗?

    只见李陵听完这句话以后脸色大变,手也微微有些颤抖,显然也被李广的话给刺激道了。”怎么样,李陵你现在还这么坚持吗?”李广冷漠的问道。

    “孩儿,孩儿依旧不改初衷。”李陵脸色发白,咬了咬牙声音有些颤抖道。

    “好好好,不愧是我李广的儿子。”李广欣慰的说道,语气也一改之前的冷淡和责怪,而是带点骄傲的说。

    “父亲你没事吧?”李陵听李广的语气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以为李广气疯了。“少将军,你还没看出来老将军是在试探你吗?”一旁的古章突然说道。

    “试探!”李陵愣了愣。这时李广走了过来,说道:“陵儿,刚刚我是看你对太子够不够忠心,现在看来你合格了!”

    “什么意思?父亲你不是要阻止我去找太子吗?”李陵问道。

    “老君上对我有恩啊,我怎么会害他的后代了,就算这次太子不自己跑,我也会找个机会让太子走的,但高翔一定不会放过太子,所以我需要一个人去保护太子,不管遇到了什么情况也不会放弃他。刚刚就是我在测试你。”李广说道。

    “原来是这样,我就说老将军不会怎么狠啊。”王虎小声的对周龙说道。

    “陵儿,太子就交给你了,你要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他的安全,我们李家向来以忠义闻名,现在为父我逼不得已要毁了这个名声,现在只希望你能扛起祖先的荣耀,把我们李家发扬光大。”李广拍了拍李陵的肩膀,“没想到一转眼那个跟在我屁股后面的小孩长大成人了。”

    “是,孩儿一定不会辜负父亲的期望,发扬光大我们李家。只是以后我怕不能陪在您和母亲的身边为你们尽孝了,您和母亲千万保重啊。”李陵哽塞道。

    “放心,为父我雄风不减当年,再活个三十岁没问题,再说你jiejie弟弟也都长大了啊,我们不会有什么事。”李广安慰道:“只是以后你就是出门在外了,自己要多加小心啊,凡事三思而后行,不要冲动鲁莽。”这一刻李广不再是一位军神,而是儿子要出远门的正在和儿子交代小心的事的一个普通的父亲。

    “孩儿记住了,有什么事我都会量力而为的。”李陵说道。

    “那就好,这是为父四十年来行军打仗的一些心得,你留着以后有时间了好好看看,对你以后有帮助的。”李广拿出了一堆竹简说道。

    “是,孩儿会好好学习的。”李陵点了点头,他不知道的是后来他从这堆竹简中总结了许多军事道理,写下了历史上的第一本兵书《李子兵法》,而他本人更是被后人尊称为兵圣。

    “不过刚刚为父说的一个事是真的,陵儿我要逐你出我李家家门。”李广一脸痛苦的说道。

    “什么,老将军不用这样吧,少将军不是很听你的话吗?”古章劝道。

    “古章,你不用劝了,我理解父亲的做法。如果我不出李家家门。我跟随太子的事会被高翔拿来做文章,他本来就视父亲为他的大敌,有了这个借口我李家怕有灭门之祸啊。”李陵叹道。

    “陵儿你能理解我的做法我很欣慰啊。”李广对他说道:“虽然名义上你不在是我李广的儿子,但你身体里留的是我的血,你就是我李广的儿子,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虽然你不能进入我李家祠堂了,但你可以自己再创一个大家族,把我李家发展壮大。只是可惜我怕是没机会看见你娶妻生子了。”

    “不,父亲会有机会的。”李陵摇头哽咽道。

    “好了,你们快走吧,再不走,太子他们就追不上了。”李广说道。“父亲先走,我想再看看父亲的背影。”李陵说道。

    “好,就给我儿看看。”李广笑道。他转身向大营方向走去。

    看着父亲的背影,他觉得是那么的宽实,和他小时候看见的父亲的背影一模一样,向一座顶天立地的大山。李陵再也忍不住了,大喊一声父亲,跪了下来,磕了三个响头。

    一叩头谢父亲生育之恩,

    两叩头谢父亲抚养之恩,

    三叩头谢父亲教化之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