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儿的田园生活_第三百五十二章、国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二章、国殇 (第2/2页)

的神色,跟当年的文三一样,忙忍着笑,摸着他的头和脸,也夸了一句,孩才笑嘻嘻地忙乎去了。

    中秋那天,晴请了曾瑞祥和沈氏,禄一家,还有杨氏和两个孩过来赏月烧塔,寿出门赶考去了。晴在闻香亭准备了桌椅和供品以及吃食。

    月亮升起来的时候,书睿和永松几个把塔点着了,晴带着孩们在火光冲天的塔边唱歌跳舞,带着他们玩老鹰抓小鸡,连最小的书玮也蹒跚着加入了,晴家这边六个小孩,禄家三个,寿家一个,一共十个孩,场面还是比较壮观的。

    时光好像回到晴刚来的第一个中秋,一伙人在水塘边的火塔旁尽情地玩闹,有福禄他们,还有秀水、秀英、萍她们,可惜现在物是人非,当年的景还在,人却不是了。

    小翊刚来时还有些放不开,一副小学究的样,这一个多月在几个孩的拐带下,还有点孩的模样。晴也是想给几个孩一个幸福的童年记忆,才会如此上心,教会了孩们唱和二首儿歌,简单,直白,朗朗上口,是晴小的时候常唱的。

    后来,玩老鹰抓小鸡累了,就开始玩丢手绢,抓到谁了,背一首有关月亮的诗。也算给他们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吟月诗歌朗诵会,尽兴而散。

    连曾瑞祥都说好久没有这样热闹了,看着这些个孩,还有什么烦恼不能消散呢?沈氏则笑着说,没想到晴这么能闹腾。

    中秋的快乐没过几天,林康平回来说外面好像出什么事了,安州城里到处紧张兮兮的,晴想了想,说道:“那咱们尽量不进城,这阵小心些。反正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咱尽量远离是非。”

    谁知果真是天塌了,两天后,村里的里正拿着铜锣挨家挨户地通知,皇上驾崩了,民间禁止一切婚嫁、动土盖房、烟花爆竹等娱乐活动,要九十九天以后才行。还有各家各户要在门口挂一块白布,也要在百日后才可以拿下。

    别人倒没什么,唯独小翊听了这消息后很反常,抿着嘴沉默,沉默中有着巨大的哀伤,哀伤中有着莫名的担忧,一点都不像这个年龄的孩表现出来的,晴也不好多打听,只是和林康平议论了一番。林康平也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晴只好让孩们这一段时间多陪陪他。

    不过,晴心里还是有些纳罕,找了小翊家送的衣料,尤其是那两匹华丽的金线银线织锦,问林康平这样的一匹布大概要多少银。

    “这两匹布,一匹二丈,至少要一百多两银,一般人家哪买的起,都是达官贵人家穿的。我见文家的老夫人和夫人等主们穿过。这一箱的布料,少说也值个二三百两银,倒给咱家省了。”

    晴听了笑着说道:“比我成亲那料还贵,养了一个多月的孩,咱倒也不亏,只是这孩这几天也太沉默了些,还是想个什么法,哄哄他开心。”

    不过,晴的心底还是有疑惑的,她感觉这孩的父亲应该是林康平救的那个人,跟皇家应该有关联,可是,没道理一个皇家的后人会跑到这乡下来吧?

    这事过去了五六天,晴见小翊还是那一副表情,正发愁怎么开解他的时候,文三亲自带人来接两个孩,好像事情很急的样,收拾了东西就要走,晴也没多留,也没多想。倒是觉得总算把包袱甩了,可以轻快一些了。

    谁知孩们走了之后,收拾屋里的东西时,晴发现了小翊留下来的璎珞,还有一封信,“姑姑,璎珞是给嫣然meimei的,请姑姑一定给meimei留着。多谢姑姑,在晴园的这段时间是我最快活的时光,我会永远铭记于心的。”

    信倒是写的很白话,晴看了心酸酸的,直叹这孩心思太重。晴给他做的那些个衣服全都带走了。

    孩们走了,自然把先生也带走了,晴和林康平商量,还是给自己家的几个孩也请一个先生教琴棋书画,以前是没想到这个问题,现在想到了,自然是要补上的,听说福家的几个女孩,早就学上了。林康平自是没意见,有条件了,自然想给孩最好的。

    于是,晴托了禄,从安州城里寻了一个,姓梁,以前是在白鹭书院教学的,现在年岁有些大了,教不动那么多的孩了,除了束脩一年二十两,一天只教两个时辰,还提了一个条件,要带着他妻,他们自己有一个常年服侍的婆,衣食自己安排。

    晴都答应了,便给安排到了竹苑,那有单独的小灶,想吃什么,园里都有,梁先生夫妻对此十分满意,看过一圈后,就安顿下来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