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儿的田园生活_第三百六十二章、子喜求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二章、子喜求教 (第1/2页)

    次日,吃过早饭,林康平仍是带着家里人在园里挖藕,书睿书玮自己去学堂,晴给嫣然喂过奶,想着中午要预备的饭食。//更新最快78xs//

    上午沈氏他们过来时,园里还乱糟糟的,沈氏见此说道:“家里还忙着呢,着什么急请大家吃饭,过几日也不迟,小四这一次要在家住两月呢。”

    “娘,来都来了,还说这些干什么?正好有新鲜的藕和鱼。”晴把大家迎进了园。

    寿去代替曾瑞祥上课去了,曾瑞祥带着喜在水塘边看着挖藕,杨氏和傅氏也在一旁说笑,书钰早带着几个小的疯去了,丫鬟看着,晴拉了沈氏进灶房安排膳食。

    饭后,喜单独留了下来。

    晴亲自泡了一壶茶,带着喜进了书房,刚一落座,喜就说道:“姐,我觉得我这次派的官有些蹊跷,我们这一批人员的考核居然是新皇帝亲自监督的,而且圣上还亲自问了我好几个问题,感觉以前他好像对我有些了解似的。户部尚书是文家的,以前做过两广总督的。我才知道,姐,那个什么文家居尚书的意思是圣上刚登基不久,想要好好挑选一番人才,今年各地正七品以上的官员都要轮流回京接受考核才能升迁,所以大哥他也要回京一趟,只是不知排在什么时间。”

    “看来是你在京城开的玻璃厂他有耳闻了,毕竟京城就这一家,虽说粤城有了。可这几十年他们毕竟没有扩张到京城去,皇上心里能没有疑问?横竖你就咬死了是从洋人手里买的方,咱们大风国不是还跟洋人通商么?你要找我的就这事?”

    “当然不是了,我被委派到户部。主管各地税收,圣上问我如何才能使国库丰盈,我提了几点看法。圣上似乎不是特别满意,让我趁休假的期间好好思考这个问题,年后到任时给他交一分折,姐,我知道你的想法多,我一人计短,不若你好好帮我参考一下。”

    晴想。这户部还真是一个肥差,可怎么轻易就能到了喜的身上,难道是看中了喜的玻璃厂,想到此,晴问道:“你提的几点看法是什么?皇上有没有让你交出玻璃方的意思?”

    “那倒好像没有。我提的是尽量鼓励农民开垦荒地,不光扩大种植面积,同时也扩大种植的种类,尤其是高产而又好打理的,我记得你种的洋薯和番薯现在差不多推广了,还有玉米,至于那荒地怎么养成好地,我还不大清楚,那时你给大哥讲过。我没大留心。我倒是知道你在种植果树的同时养的鸡和鹅还有羊,这些动物的粪便都可以用来肥地,圣上对这个倒像有几分兴趣。”

    “你这说的都是农业,农业是根本,但是光有农业一个国家很难富裕起来,还必须有工业和商业。”晴趁势给喜讲了三个产业构造。怎么相辅相成。

    “姐,你这些从哪里知道的?我发现你还真懂得多,听你这么一分析,还真是有几分道理。”

    “不是跟你说过了,jiejie没事爱看杂书,我又不要赶考,当然看点杂书,再结合历史上每个朝代的更替分析出来的,不说太远的,就说前朝,能有四百多年的江山,还不是因为他们注重和番国那边的通商,工业和农业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国家富裕了,才有银扩张军队,军队强了,国家的安全才有了保障,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这跟一个家是同样的道理,一个家穷,周围的人就会看不起,甚至会欺负你,摆布你,只有把日过好了,有了实力,才有了底气,人家才会对你另眼相待,咱家以前不就这样?”

    “话虽如此,可是,这银要从哪里来?你说要给百姓加赋,不说我不忍心,圣上也是不忍心的,他刚登基不久,就提出来加赋,只怕百姓嘴里不说,心里也会有怨言的,毕竟种田的日是够苦的。”

    晴虽不大懂这些,可是,电视还是看了一些,来这里也看了些杂书,知道几乎每个朝代的更迭都是老百姓日苦的过不下去了,才逼得造反的,所以,给百姓加赋实在是下下策。

    “谁说要给百姓加赋了?不会鼓励手工业和商业吗?商品的流通才能带来经济的繁荣,当然,这一切要在百姓能吃饱饭的基础上。比如,咱们的瓷器和丝绸,一千多年前就开辟了丝绸之路,可以换来西域的战马和银,现在西洋人不是一样作兴这些?你姐夫还要组建船运队,和西洋人做生意。西洋人的工业比咱们还是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