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九章 倒戈 (第1/2页)
对于皇后娘娘和储君,琳怡觉得心里还有疑问,于是试探着倜周十九,“郡王爷早晚是不是也要支持一位王爷?” 周十九仲手拿起斗彩卵幕杯笑看道:“真正到了新君登基,就算之前没有站位,也会被人陷害弹劾。//78小说网无弹窗更新快//” 问题是周十九会支持哪一个皇?不等到最终结果确定周十九是不会说出来的。 周十九道:“皇后娘娘要过继皇,最有可能过继哪一位?” 二王爷的生母已经过世,三王爷生母宁妃,五王爷生母淑妃,七皇生母僖嫔,十皇生母是一位贵人。 二王爷、七皇和十皇 最好的情形自然是二王爷。 周十九提起这个,是不是说明将来有可能会站在皇后娘娘那边。 五王爷的生母淑妃娘娘身份是九嫔之首四妃之一,五王爷又娶了宁平侯五小姐为正妻,宁平侯五小姐的jiejie惠妃娘娘没有嗣,要想始终荣华富贵,惠妃娘娘定会攀棵大树。 淑妃娘娘身份贵重有傍身,在皇后身居景仁宫时没少协管后宫,惠妃娘娘年轻貌美深得圣宠,五王爷天资聪颖最近又被皇上重用。要是不想投靠五王爷……那还真的要仔细思量。 夫妻俩梳洗完躺在床上说话。 不一会儿功夫就睡下了。 第二天献郡王府果然送了医书过来,送书的婆带着满面笑容,“我们郡王妃说等康郡王妃看完了,我们再送些过来。” 琳怡谢了献郡王妃夫妻,又让小丫鬟打赏了送书的下人。 献郡王府的人走了,琳怡才去看医书。 献郡王府的藏书果然都是珍品,琳怡只是简单地翻了翻就用了几个时辰。 天气格外好阳光照进来晒在人身上,暖洋洋的舒服。 窗外偶尔传来小丫鬟说笑的声音,闲散的生活让人觉得惬意。 短短几日,朝廷批了不少勋贵、宗室弟入仕。朝廷五年才正式选一批侍卫,由此可知为了后代孙的前程,京中显贵在这上面花了多少辛苦。 任命的文书下来,其中就有周元景。周元景去了三王府,周元祈最终没能选上侍卫得了护军校。 消息一放出来琳怡才知道要做护军校是周元祈自己的主意。周元祈的父亲知晓之后以为是周元祈从前品行不端所以落选,拿着家法将周元祈狠狠打了一顿,周元祈一瘸一拐偷偷来谢周十九。 琳怡在内室里绣花,听说整件事,再次觉得周元祈和宗室弟还真的不大一样。周元祈和蒋氏都是聪明、胆大的人,有自己的想法,宁愿受些皮rou之苦,蒙上不白之冤,也要将一切付诸行动。 比起侍卫任命宫里有更精彩的欢庆上演。惠妃娘娘悄悄做了一只大宫灯乐女们托着宫灯到圣前,宫灯慢慢旋转,露出里面调琴的惠妃娘娘,当时的情形美轮美奂,皇上大为震动,尤其是惠妃娘娘将寝宫也做成宫灯的模样,让人走进去如同置身梦中。 最让人赞许的是,这只宫灯是中元节就做出来了,迟迟没有拿出来是因皇后娘娘凤体初愈惠妃娘娘和宫里其他娘娘一样不忍打扰帝后的喜悦,于是等到后宫渐渐平静下来,惠妃娘娘才在皇上面前献艺。 宫里的女人一个比一个聪明,懂得什么时机争宠才能事半功倍。 惠妃娘娘的美貌,加之如此的场景,皇上想不动心都难。帝后感情再好那也是从前,人的通病是看不清已经得到的,只会期望得到失去的。想到这里琳怡微微一笑。 “笑什么?”周十九放下手里的书,看灯下的琳怡。 琳怡端起茶来喝一口,笑着道:“书画店快修葺好了,年前定能开张。献郡王妃还给了我三箱书画代卖。” 周十九听着琳怡说完铺上的事,半晌才笑了笑,神情有些漫然,“今天回来时,看到内侍拿了牌去齐家,我问了问是太后娘娘要召见齐二奶奶。” 前些日琳怡才遇见周琅的母亲入宫,太后娘娘这么快又要见周琅。 说起来她又好久没见过周琅了,上次她请齐三小姐、周琅和郑七小姐来宴席,周琅却没能来,齐三小姐说是因周琅身不舒服。 从前就算有事不能聚在一起,周琅也会写信给她,这次却只是让齐三小姐带了句话。 琳怡抬起头迎向周十九的目光。 周十九是在提醒她,周琅很有可能和她生分了。 太后的慈宁宫里用了炭盆,进了大殿一股暖意扑面而来。 周琅谨慎地进内殿行礼。 太后似是十分高兴,慈祥地笑着让周琅坐下。 女官们恭谨地站在一旁,屋里香炉的青烟袅袅,太后娘娘穿着宝蓝色凤穿牡丹斓边褙,鬓角的银丝微微发亮,神情随意像是见晚辈的模样。 太后微微一笑,“成亲前还好,能随着你母亲进宫,嫁人之后反而不得见了。”温和的声音让人听了放松下来。 周琅恭谨地道:“妾身虽然不能时时进宫,每日都为太后娘娘祈福,盼着太后娘娘身体康健。” 太后很满■●'颌首,靠着身后的大迎枕,看着周琅的脸颊,仿佛能从青出几分她年轻时的模样,“好孩,有你父亲的聪明又有你母亲的贤惠。” 周琅不好意思地低头笑。 一盏茶过后,太后慢慢捻着佛珠,“听说你和康郡王妃交好?” 周琅虽然早已预料到太后娘娘会问起康郡王妃,听得这话仍是心中一紧“康郡王妃初进京时就和妾身相识…···是有些交情。” 太后娘娘听着颌首,抬眼看向周琅,慈祥温和的目光变得清透,仿佛能看透人心所想,“你在康郡王妃那里有没有听到什么话?” 皇后娘娘出面帮姻家还是姻语秋先生说的,皇后娘娘其实并无大疾。 琅思忖间微微失神。 太后已经看出端倪,看一眼身边的曹嬷嬷。 曹嬷嬷添了新茶给周琅,低声道:“二小姐,有什么话不能和太后娘娘说,谁还能比太后娘娘亲近,太后娘娘问起也是关切母家……整个周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啊。” 这个道理她怎么会不懂,从小祖母、母亲就和她说家里弟不入仕是要让御史没有理由牵连太后娘娘作为外戚有显要的身份在一步也不能行错,否则她从小也不会学那么多规矩,为的就是不给家中丢脸面。 嫁去齐家前,母亲还和她说,祖父也太小心,家中所有晚辈的婚事,娶不能高娶,嫁不能高嫁,如今太后娘娘已经避去了慈宁宫皇上身下的皇都已经长大成人。就算还有御史弹劾外戚弄权,也弹劾不到太后的母家。 万事都要以太后娘娘利益为先。 现在太后娘娘问起她这个。 她该不该将知晓的都说出来? 周琅微微抬起头来,“也没听说什么。 慈宁宫一下安静下来。 太后不说话,所有人连呼吸都静悄悄的。 周琅微捏手帕,想起前些时日她去康郡王府传消息,琳怡避开不谈的神情。 外戚就是外戚,连着太后娘娘,谁会和她真的交心,将心中的秘密都讲给妫‘听。周琅眉眼一沉“在康郡王府,大多数是和康郡王妃下下棋说说话,康郡王妃会做药膳和双面绣…···也就是学学这些东西,见过几次姻语秋,没说起什么政事,”周琅说着小心翼翼地抬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