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莫探春_关于原着中探春的一些资料(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关于原着中探春的一些资料(七) (第2/2页)

婚姻命运是一样的呢?让我们来看看这位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的婚姻命运吧。

    不过,要看这位清朝公主的婚姻命运,得先了解一下当时清朝皇室的满蒙联姻情况。

    在清代,满蒙联姻是清帝笼络蒙古的重要措施:

    清朝皇帝掌握着皇室及宗室王公子女的婚配权,以指婚的形式决定他(她)们的婚姻……皇女、皇孙女及宗室王公的女儿,则由皇帝(或太后)择取八旗及蒙古王公的适龄俊秀子弟,指配聘嫁。满族帝王之家的这种指婚制,从清入关前一直实行到清末……指婚制,保障了满族皇家与蒙古各部领主王公贵族持续性的长期联姻,总计入关前后的整个清朝,满蒙联姻达586次……满族皇家出嫁给蒙古的女子多达430名。(摘自杜家骥《清朝的满蒙联姻》)

    而事实上,许多人是不愿远嫁蒙古的,这可以从乾隆时,皇帝不得不“对指婚制度进一步完善正规”上看出,因为当时有些亲王为避女儿远嫁,而“将女儿隐匿不报,提前私聘与京城旗人”(摘《清朝的满蒙联姻》)。由此可见,远嫁到蒙古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反而是件令当事人痛苦并且极力躲避的事儿。这也正是为什么暗指探春远嫁的命运的画中,有“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这样的画面,试问哪家女儿愿意“将骨rou家园齐来抛闪”,远嫁他方?是以,如何不哭!

    在当时这样一个满蒙联姻的历史背景之下,康熙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也同样无法逃脱被指婚远嫁的命运。康熙三十年(1691年),她受父命,被指给了蒙古巴林部札萨克多罗郡王鄂齐尔的次子——乌尔衮。出嫁时公主年方十九岁,乌尔衮时年二十二岁。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额附乌尔衮嗣封王爵,是以,这位公主同时也成了一位王妃。她就是小说中抛闪家园,远嫁他方,成了“王妃”的贾探春!

    而小说六十三回占花名时,众人在贾探春抽得的是——“必得贵婿”后,笑言的:“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这句话里明显地告诉我们:“家”里已经有了一个“王妃”了。

    那,这“家”里已有的王妃又是谁呢?

    其实,这个“我们家已有了”的“王妃”指的正是皇太极第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这位公主与顺治一样,同为孝庄文皇后所亲生,所以固伦淑慧长公主同时也是康熙皇帝的亲姑姑,而康熙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则是她的侄孙女。这位固伦淑慧长公主的侄孙女下嫁的又正是她的亲孙儿——乌尔衮!额附乌尔衮是这位皇太极第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与色布腾王爷的长子鄂齐尔的儿子。当康熙皇三女出嫁时,皇太极第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尚健在。这小说中指的“已有的王妃”正是色布腾王爷的妻子——固伦淑慧长公主!

    小说第七十回,众人放风筝时,探春的凤凰风筝与外面一个凤凰风筝相绕,而又与一个“喜”字风筝相缠,原文是:“只见那凤凰渐逼近来,遂与这凤凰(探春的风筝)绞在一处。众人方要往下收线,那一家也要收线,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众人笑道:‘这一个也来绞了。且别收,让他三个绞在一处倒有趣呢。’说着,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

    这双“凤”与“喜”字风筝相缠,而后断线远去,其实正是暗指两位公主的大婚与远嫁。这个小情节暗指了祖孙两代公主——固伦淑慧长公主与固伦荣宪公主,同样嫁入了蒙古巴林部,而且都做了王妃,她们有着同样的、如同凤凰般的“母仪”地位。

    而小说中,贾探春是宝玉的同父异母的meimei,其实,非妹,而是姐也(在皇女中排行第三的固伦荣宪公主为皇二子允礽的同父异母的jiejie,同时是皇三子允祉同父同母的jiejie)。这样的安排,只不过,是作者善用的隐藏手法而已。

    荣宪公主,因婚姻远离家园、远离骨rou至亲;又因婚姻成就两族交好,为父兄完成“巩固之业”。可以说,她的一生是幸福完整的。再看小说中的贾探春,这个贾府贾姓小姐中最有才华、最有魄力的女子,她的命运在红楼诸女子中,却也是最好的。贾探春,即固伦荣宪公主,她的卓越才情,她的高远志向,她的精明能干,她的果断心机,她的鲜明个性……都随着《红楼梦》的小说,永远地被记载下去了,这也正是小说作者写此书的目的之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