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两个翠竹轩 (第2/2页)
便吩咐仆人直接将茶送到了园中。茶是上好的君山银针,茶汤碧绿,根根悬浮于水中,清香四溢;茶盏也是以上好白玉雕成的玉盏,茶盏相映成辉,极是诱人。 安习文挥退仆人,亲手将一盏茶递到她手中,说道:“走了这半日,姑娘想必口也干了,喝口茶润润嗓子。” 庄韵情接过茶盏先闭起眼睛深深吸了口气,赞道:“好茶!这是君山银针么?” 安习文见她一口道破茶叶的名字,倒也颇为意外。在他心里,虽然视庄韵情与别的女子不同,但以他看来,这少女却也绝非出身大富大贵之家,否则当初也不会在山野间独自赶路。可是刚才一路行来,面对王府内极尽奢华的山水庭园和各种富丽装璜,她却未表露出一丝惊奇。此时两人捧在手中喝茶的盖碗更是名贵,乃是用上好的云南白玉整个雕镂而成,普通人家绝对难得一见,更不可能真正拿来喝茶,是他背后专门吩咐下人从他自己房中取来。可是庄韵情只是淡淡扫了一眼便低头轻轻啜茶,再无一个眼光落于玉盏之上。 对她的反应,安习文还是有些微的沮丧。以他的尊贵出身,在常人面前没有一点优越感那是不可能的,在他眼中庄韵情虽然特别一些,以他的身份,待她以朋友也不可谓不真诚,不过也并不排除他有那么一丝丝的炫耀之心,甚至幻想以此能获得美人一丝好感。 但他哪里知道,庄韵情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可是她的师傅云中飞却是一个传奇。就算隐居天山,可是手中的奇珍异宝、珍贵藏品却着实不少,加之他贯学古今、胸罗万象的学识,庄韵情每日耳濡目染,眼光自然高得很,这王府的种种富贵奢华在她看来确实没什么好惊奇的。
庄韵情自然猜不到他的这些小心思,喝完了茶随手便将玉盏置于旁边的石几之上,毫没因为它的珍贵而应该执有的小心翼翼:“茶喝过了,小王爷,我们是不是再往别处走走?” 安习文不是小气之人,虽然内心深处有着淡淡的失望,却不会表现在脸上。闻言急忙站起,说道:“既然姑娘想看看,我自然奉陪,请!” 此时夕阳西下,彩霞满天,整个王府园林都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 两人一前一后,慢慢行至一片竹林,林中小径弯弯曲曲向前延伸,直通到一座小巧的院落。一弯溪水由竹林蜿蜒而出,静静地由门前流过,溪上一座小小的竹桥直通爬满绿藤的栅栏门。透过郁郁青青的篱笆栅栏,隐隐可见院内一座小小的两层建筑,因为隔得远了,又被竹林、篱笆掩映,所以无法看清是座什么样的建筑。不过这地方明显比王府别处更见清幽,也更具匠心。 安习文见她美目中闪过异色,似乎对这里很是喜欢,急忙介绍道:“这里是我姑母的故居,听我母亲说我姑母喜欢安静,不喜欢别人打扰,她又极爱这斑竹,老王爷当年便专门让人种了这片竹林,在竹林中专门修了这个院落给她居住。府里其他人是不能随意靠近这里的,――不过这里已经十几年没人住了,每月只有老王妃派专人前来打扫、修剪,平时却是没有人的......” “这是你姑母的故居?” 庄韵情情不自禁地问了一句――她随这小王爷在王府转了这么久,找的不就是这个地方么?不过她一路走来都是清清淡淡,对王府众多园林美景都似心不在焉,这等语气倒让那小王爷安习文颇为意外: “正是,姑娘喜欢可以进去看一看。” 其实不用他说,庄韵情已经迈步向院门走去。可是她刚刚跨上门前那座小小的竹桥,身子却忽然象定住了一般,一双眼睛愣愣盯着门扉上的三个大字再也移不开来―― 安习文见她忽然不动,却盯着门上的的牌匾发愣,便笑道:“这个院落便叫做‘翠竹轩’,是我姑母自己取的,用在这里十分贴切,是不是?” 庄韵情僵在小桥之上,盯着这熟得不能再熟的三个大字,内心唏嘘不已――这三个大字是仿隶书写成,笔致圆润,气韵内敛,虽不纤细,却又隐隐透露出一股大气的端丽,一看便知是女子所写,配着这幽静的院落极是和谐。不过令庄韵情震惊的却不仅仅是这三个字本身,而是因为这三个字与她现在所居的绿竹巷“翠竹轩”门前的牌匾如出一辙,便是不怎么精通书法之人也能轻易看出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再次环视周围的森森翠竹,以及眼前爬满绿藤的篱笆栅栏,还有院内隐隐的两层小楼――难怪一切都那么熟悉!原来两个“翠竹轩”分明就是出自同一人的布置!至此,什么都不用再问,潇湘夫人的确便是玉罗刹口中的潇湘郡主,亦是师傅叮嘱自己勿必找到、念念不忘的心中至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