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逝去 (第3/3页)
我不就是这样看待感的吗?在这一点上他居然像极了我。 吹毛求疵的感观实在不是什么好事,我只希望弘历要摔得太惨。 从那天以后,我们母子的关系有些微妙,我知道弘历还在别扭,也知道只要我一句话弘历就会消气。只是我终究没有说出来那句话。因着我和弘历之间的不和谐,随行的大臣妃嫔们这几天遭了殃,一不小心就撞到弘历的枪口上去了,被责骂那是经常的。诸位大臣求了娴贵妃到我这里来说,面对着娴贵妃的忐忑不安,我实在是不好拒绝。说起来他们是受了我的连累,那孩子有气不能冲着我发,只好他们这些贴人倒霉了。
伴随着咕噜咕噜的车轮声,我们在十一月中旬回到了北京城,这个时候的北京城雪已经下了好几场了。舟车劳顿再加上心不好,一回慈宁宫我就倒下了。等病好了之后新年也差不多快到了。躺在上的这十几天我想了很多,过去、现在、未来,我记忆深处那一张张的面孔,那一件一件发生过的事。但我想的最多的确是弘历,他刚刚出生时就是一个粉娃娃,长大了也是一个帅小伙子,他从小就聪慧,他少年老成,他特别黏我,他不愿意我受委屈,他希望把天下最好地东西都献给我,他很听我的话。满脑子都是那孩子的脸,笑的,哭的,委屈地,喜悦的,装可的,羞涩的,愤怒的。 我叹口气,突然想起以前爸妈经常说的一句话,儿女生来都是讨债的。 现在我总算是明白了他们当年的心。罢了罢了,就这么一个儿子,随他吧,要不然满朝文武大家都不用过个好年了。披上外衣,我起走到书桌前,写了几个字让圆圆给弘历送过去,顺便让他到慈宁宫来用晚膳。 养心军机处,众大臣看着皇帝青黑的脸心惊胆战,话说陛下最近脾气是越来越大,他们是越来越倒霉。一不小心就被皇帝骂的个狗血淋头,还有那运气实在不佳地被皇帝一撸到底,灰溜溜的回家去了。这皇帝又是一脸铁青,突然小德子总管喜滋滋的溜了进来,小心的呈上一张便签,乾隆皇帝随意瞄了一眼,立马云消雨散。当天皇帝陛下处理政务地效率格外的快,心很很好,某大臣不小心犯了错,也就被陛下斥责了两句而已。年轻地皇帝处理好紧急事务之后,就扔下众大臣飞奔到慈宁宫给太后请安去了。从此以后,直到太后逝皇帝也没有违逆过太后的意思。 弘历来的很早,陪我用了些点心之后,我们母子进行了最后一次长谈。我对弘历的做法表示了支持,在那件事上以后我会配合弘历,不管有没有效果总是要试一下的。我对这次五台山之行发表了我的看法,外出巡视是好地,只是花费实在太大,我希望弘历以后能减少出去的次数,没有必要一个地方去上五六次,真地太浪费了。弘历对于我的批评很虚心地接受了,但是他希望以后出巡我也去,他希望陪着我看遍大清的山河。 说实话这对于我来说是很难拒绝地惑,于是在我剩下的子里,弘历陪着我去了一次江南,去了一次塞外,去了一次盛京,还参加了一次木兰秋狄。虽然出去了好几次,花费了数百万两的银子,但我知道这比起历史上乾隆六下江南,六次上五台山来说已经算是节省很多了。我和弘历的感越发的深了,但我从来不跟弘历讨论朝政,就连历史上记载的那些大事件弘历问上了我,我也闭口不言。我的儿子是个非常有主见的皇帝,于是次数多了弘历也就不在和我谈论这些了。我们母子都明白,有些原则是我们都需要遵守的,要不然即使母子关系再好也没有用。那儿是一个区,特别是对于皇帝来说,哪儿是绝对不许第二个人侵犯的,即使那个人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这,就是至高无上的权利,所有男人终生追逐的东西。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带着中华民族朝着那最黑暗的岁月接近。我什么也没有做,有些事是不可避免的,当满族入主中原就决定了的命运,改不了了。当然如果我做些什么是可能延长大清的统治的,但我认为有些事早出现比晚出现要来得好。早一感到疼痛,早一剜除上腐烂的,就可以早一得到新生。我不愿意因为自己的插手而让211世纪的中国仍然战火连天,想想这样的景我就毛骨悚然,如果真的那样那我就是民族的罪人,是这片土地的罪人。所以,让一切还是按照历史前行吧。我能做的就是让圆明园的规模缩小十倍,我能做的就是在弘历修的时候悄悄保留下那些要被损毁的书籍,那才是民族的根本。我能做的就是在广州十三行崛起的时候插上一手,我希望这个时候流转到西方的黄金白银能够在这个民族最需要的时候帮上忙。 我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让历史掩盖这一切异常。皇帝手中的书写历史的权利是那么的人,所以弘历,我的孩子,拿起笔掩盖这一切吧。这是我最后的要求。乾隆四十二年丁酉正月二十三,我看了一眼前已过花甲的弘历,毫不留恋的闭上了眼睛,这一辈子我真的没有什么遗憾了。阖上眼睑的刹那我看到了翻开的清史稿: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女。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高宗生。雍正中,封熹妃,进熹贵妃。高宗即位,以世宗遗命,尊为皇太后,居慈宁宫。高宗事太后孝,以天下养,惟亦兢兢守家法,重国体。太后偶言顺天府东有废寺当重修,上从之。即召宫监,谕:“汝等尝侍圣祖,几曾见昭圣太后当令圣祖修盖庙宇?嗣后当奏止!”宫监引悟真庵尼入内,导太后弟入苍震门谢恩,上屡诫之。上每出巡幸,辄奉太后以行,南巡者三,东巡者三,幸五台山者三,幸中州者一。谒孝陵,木兰,岁必至焉。遇万寿,率王大臣奉觞称庆。 _ 昨天的和今天的,干脆一起了。同志们,十月最后一天了,有票票的大大支持一下吧!未完待续,如知后事如何,请登陆idiancom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