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四十四 树欲静 (第2/2页)
哈,那时候你高拱就是李氏的大功臣了!这新国号用什么好?叫大唐?” 高拱睨了他一眼:“严公子,你不是蠢人,怎么最近尽做蠢事,尽说蠢话?是嫌死得不够快么?” 严世蕃笑道:“你们要杀就杀,反正在这里也是活受罪!” 严嵩忙道:“肃卿,莫听他胡说。不过李哲一旦坐大,那就是开了拥兵夺政之端!那世道不得回到五代以前去了?自大宋以下兵不干政的法统要是丧失,对天下只怕不是好事啊。这件事情,你和分宜他们可得好好商议才是啊。切莫一失足而误尽了苍生!” 他是青史有名地大jianian臣,这时却说起为国为民的话来,若是别人听见定要觉得奇怪,高拱却只是深思,但他心里虽想着。脸上却正色道:“分宜,你是前任辅,虽然有罪,说来也是国老,说话时还是小心些!莫要学了令公子的样子胡说八道!”说着就拜别而去。 高拱走后,严嵩嘴角才咧开一丝微笑。回顾儿子道:“东楼,你看他们分明已经捉到了我们的把柄,为什么却还不动手除了我们?莫非他们还有用着我们处?” 严世蕃恨恨道:“怕也没什么大用处,但我们是拔了牙的老虎,把我们关在牢里,他们没事时来我们面前显摆显摆,不远胜于一刀杀了我们?” 他们父子深居西山,外面却是风起云涌,晋王檄文一。鲁王、周王纷纷响应,都叫嚣着要徐阶下台、李彦直解职!诸王眼见徐阶一动手就要削他们的奉养,虽然他们个个积蓄甚丰。田庄阡陌相连,可徐阶今日能夺他们的奉养,明日就能夺他们的爵位,后日就能取他们地性命!因此晋王声音一,鲁周代楚湘桂蜀等都出声支持,如今皇家地威严已经掉到历史最低点,他们都知此时再不张皇权,王侯就命悬人手了!尤其的偏僻的蜀王、湘王已开始犯禁私募兵马,又有一帮不得意的旧派官僚、陈腐乡绅为之羽翼。一时间大明皇朝风云变幻,竟有天下大乱之势!
丁汝夔是经过兵事的人,颇怕大乱之下生民涂炭,便力主安抚,欧阳德却认为:“他们虽是王爷,但如今与跳梁小丑何异?螳臂当车,一碾便成粉碎!” 兵部尚:“如今地形势,要借机动兵,根除诸王容易。只是各处卫所。因镇海侯更改兵制都颇为离心,若用卫所兵马去打,只怕中间会出岔子。诸侯为乱其实不可怕,他们募兵了也不可怕,最怕的是让他们打了胜仗,那时消息一传开,海内就要轰动了。因此对这些王侯,不动则已,一动就一定要成功。就眼下而论。要动精兵强将。自然是往东南去找----可要是动用海军都督府麾下兵马,将来这平定诸侯之乱的大功劳。就得算上镇海侯一分了。再者实战最能练兵,诸所据又都是要地,若镇海侯的部将都历练成了百战之军,又占据了天下要津,那时候……只怕……” 他就不说只怕什么了,但所有人都清楚他要说地是什么! 目前内阁六部与海军都督府之间维系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李彦直认为现阶段自己还无法治理好内6的广袤农村,因此便先从局部改良做起,只是在东海一隅执行着他最擅长的事务,又控制着天下精兵、东南财货,以此挟持北京朝廷,就这一点来说李彦直早就占据博弈优势。但北京朝廷毕竟是维系整个大明帝国稳定的擎天柱石,占有名分大义,徐阶执政以来,所作所为都极得民心,李彦直若敢为了自己地私欲拥兵犯上,未必能得到天下士民的支持。但要是李系部将遍布全国要地,深入内6,那时情况就大大不同了。 因此张经的考虑,乃是担心北京和上海地关系就此失衡。 徐阶亦有此忧,叹道:“这些王爷们,也真是胡闹!”其实他心中另有一套韬略来钳制李彦直,但这套韬略布展开来,最终得利地乃是文官体系地士绅,并非朱家,所以王爷们的挣扎对徐阶来说自然是“胡闹”了。 诸王倡乱,上海和北京是各自得到消息----北方地消息是北京知道得早一些,南方的消息则是上海知道得早一些。李彦直如今是军方的领袖人物,一听诸王倡乱,就上疏建议调戚继光守太原,调俞大猷入湖广,又推荐殷正茂去广西防变。 军务上的事情,徐阶素来很配合李彦直的主张,但这次却犹豫拖延了起来,这一拖之下,地方县令知府对王爷们又不大敢管,诸王便渐有坐大之势。 就在这时,京师6府传出消息来:6炳病逝了。众官听到消息无不心头微震,他们都知道李彦直地这个岳父在他大业的展中所起作用甚大,嘉靖虽然被掳,皇帝威权虽然削弱,6炳却因李彦直的关系继续控制着锦衣卫,锦衣卫也因6炳的关系继续扩张其势力,6炳这一死,对李彦直只怕不能没有影响。 6炳卧病已久,从身体原因来说他的病死徐阶等也不意外,可是几乎与此同时,却又有一个消息从南面传来:李彦直的生父李大树忽染急病,也病重弥留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