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九十五 过日子(求月票) (第2/2页)
花啊,朱载的小金库极为有限,再不拿到钱,御膳房就要断炊了。 冯保大老早就出宫,到中午就回来,跟皇帝说:“这场面。真是……浩大,实在是浩大!比当初海盗闹京师时还乱呢!” “谁问你这个!”朱载有些不满:“说有用的!拿到钱没有!” “这个……没有……” 皇帝一听就要怒,冯保赶紧说:“今天那边实在是没钱,不过张阁老已经想出了办法,他说通州那边有个银库,里头约莫有六七十万两白银,虽不属于中央太仓,只是地方上的官库,但若先取了来。足够应付到夏粮运到。不过……”银库?里头居然还有六七十万两白银?”朱载眼睛一亮,心里一宽,说:“那赶紧去取啊!还不过什么!” 冯保苦瓜般笑了笑:“陛下啊,那官库不是户部直接管地,是兵部分管的,要拿到钱,得先走个流程啊,这您又不是不知道。陛下您就等等吧,大概今天张阁老就会拟票进来,到时候陛下把玺一盖。那头御史若不封驳,不出三天。这笔钱应该就运到了。 “又只是什么?” 冯保叹道:“怕只怕那批言官想法子阻挠封驳!” 朱载冷笑道:“这会子封驳?谁不要命了?这会子谁敢封驳此事?他不要命了么!” 但朱载却错了,正如冯保所料,还真有两三个御史上表以为此事不妥,可在当前地环境之下,他们的言论观点却被整个官场地主流给无视了!尽管朱载注意到这两三个御史也正是反李彦直反得最厉害的言官。但是这时候朱载也觉得他们实在太不识时务。 在皇帝、内阁以及大部分言官地默契下,从通州调运库银的程序很顺利地就走完了。两天以后通州的库银很快就运抵北京,轰动一时的“户部欠薪事情”就这么告一段落。经过了这件事情以后。北京城的气氛才忽然转为平和,不场大乱中泄一空。也就在这个时候,李彦直进京了。 北京城的天气正在转热,但李彦直到来的时候,城内却仿佛回荡着春风,官员们家家户户都拿到了钱,谁也不凶了,谁也不骂了,就连言官,也似乎都忘记了一个月前他们摩拳擦掌要干的事情。
针对李彦直地肃杀氛围,已经完全不见了。 半个多月前,朱载天天等着李彦直,就想看他栽跟头,但现在李彦直要进宫了,朱载却有些慌——因为他突然现那些言官们几乎都没了动静。 “这是怎么回事?” 他琢磨着,琢磨着,琢磨到李彦直即将入宫陛见之前也还没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那些御史言官,原来也都是软骨头!”朱载恨恨道:“先前李哲不在时,一个两个都神勇无比,现在他来了,却全都没了声息!” 旁边冯保暗中叹了一口气,便提醒了皇帝一声:“陛下,还是……还是别指望那帮言官、大臣了,没用的。他们啊,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这会子,不敢再提市舶司总署债押的事情的“什么叫拿人家的手段,吃人家的嘴软?他们都收受了李哲的贿赂了吗?” “贿赂,倒也没有……”:“不过大伙儿这几日都是靠了镇海公的钱才填饱地肚子,总不能一边吃人家的,一边还骂吧?” 朱载瞪了他一眼:“你这句话什么意思?” “皇上你还不明白吗?”冯保再次提醒:“之前太仓不是没钱了吗?” “那又如何?张阁老不已经设法度过难关了吗?” “是度过难关了,可是陛下,这钱不会无端端从地里冒出来啊,更何况那是几十万两银子啊!” “并不是从地底冒出来啊,”朱载道:“是从通州……啊!难道那是李哲地钱?” “不是镇海公的,”冯保哪怕是背后说话,也尽量保持着对李彦直的尊敬:“奴才听说,那笔钱,其实是市舶司总署出手债押筹集到的军资,其中一部分就放在了通州,归兵部以及海军都督府调用,不想京师却出了这么件事情,张阁老急中生智,就从那里调了引子过来补这个窟窿 听到这里,朱载的心猛地凉了。 冯保也叹息了起来:“所以啊,陛下,如今我们都是靠着市舶司总署出售那债押地钱在过日子啊,大家花着镇海公厚起脸皮借来了钱,怎么还好意思说他不该去借钱?” 在一片宁静中,李彦直带着张居正进了宫,问皇帝召自己进京所为何事,朱载谔谔问:“镇海公,此次东征日本,可有把握么?” 李彦直一笑,使了个眼色,太监们就都退下了,连冯保张居正也退到了柱子后面,但两人却还是在后头偷听,便隐隐听见李彦直道:“陛下,最近出了许多针对我的事情,这其中,好像都与陛下有些关系。” 殿内一时间静了下来,静到几乎能听见朱载粗沉地呼吸声。 李彦直的声音却转为柔和,仿佛是在安慰一般:“不过陛下你放心,我既不是董卓,也不是曹cao,不会对你做什么过分地事情的。至于过去生地那些,我也不想计较那么多,只是希望以后少些无谓的事端。我去讨伐日本也罢,去讨伐欧洲也罢,你给我下道圣旨就行了。国内的政务,就交给徐阶高拱张居正他们,陛下自己就别瞎掺和了,好好在后宫过日子,无聊就都宫外走动走动,我们打拼你享乐,大家都好。何乐而不为 大殿上没有传出皇帝的声音,似乎只是沉默,沉默,沉默。张居正和冯保对望了一眼,心里都想:“像这样的话,也就他敢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