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八章 坏了好事儿 (第1/2页)
准备好了包袱,便匆忙去了厨房。 她准备先做好一家人的晚饭,等晚上面发起来再烙干粮。 庄妈便在一旁前前后后的帮忙,消除了厨房恐惧症,她倒是个好帮手。 生火洗菜切菜,还不时的和麦穗儿说说话。麦穗儿便觉得做饭这项工作不那么的单调了。 两人闲聊了一会儿,见庄妈总是欲言又止。知道她是想问问孩子的事儿,或者只是听听。 见院子里也没人,麦穗儿揉着发好了的面小声说:“庄妈,你还没去看过孩子吧?这几天找个时间去看看,听大志叔说可好玩了,看见他就笑,才出满月的孩子,拉着他的手不放。” 庄妈这些天的心思全在那孩子身上,也知道孩子接回来了,只是盛夫人交代平时不许出门,不能去看,心里堵得慌,便想在麦穗儿这里听一点。 盛管家虽然是天天都见,想说句话倒好像没时间。 听她说起眼神一亮精神一振,接下了话茬:“这么乖吗?这才一个月的月娃儿,吃的什么?” “我那二婶的儿子也才一岁,还没断奶,刚好给咱闺女吃点。不够的话,弄点面糊糊,我二奶给孩子炒了炒面,听说很好喝。” 二奶奶的的二媳妇,孩子刚过一岁,没断奶。生了孩子的肚子还没平下去,二爷家住的离村里远,一般也见不到什么人,说是自己生的也绝没人怀疑。 庄妈满脸笑容,一边将做好的饭菜端出去,一边说:“少夫人,我把饭端过去就来帮忙。” 麦穗儿忙说:“不用,我一个人就行。庄妈,明儿闲下来我让我二婶找个机会将孩子抱过来,你偷偷地看一看。” 庄妈高高兴兴的端着盘子出去了,麦穗儿使劲的揉着面。 也许是心里鼓着劲儿。竟然没呕吐。 除了麦穗儿,所有人都在德园陪着盛夏韩冬羽吃饭,都是依依不舍,气氛有点多愁善感 天气热面早发好了。也揉得差不多了,麦穗儿将面用干净的笼布盖起来醒着,随便吃了点刚才给自己留的饭菜。 干粮是要带在路上吃的,的烙厚实一点,还要上好火色,不能糊了,很费时间。 很快的吃了点,将大黑锅洗过,换上专门烙饼的平底锅。 便开始兑面碱,兑上面碱将苏子揉进面里再加点盐调料。很用力的揉匀称。 在锅里放点油,将一张擀的圆圆厚厚的面饼放了进去。 等下面上了火色,翻了过来,盖上锅盖。 锅底下的火要很慢很小,还不能灭了。 饼子厚费时间。 她便坐在灶间的小凳子上。很用心的的看着火。 厚厚的干粮很浪费时间,所以她才让麦苗儿也烙一些。 一个饼子差不多了,她想起了准备好的水葫芦,出门在外水很重要,有时候比干粮更重要,的多带两个。 她带回来的水葫芦是去年从家里的葫芦秧上摘下来的,是熟透了的葫芦。里面的东西掏干净风干了。早已没了味儿,不过没有清洗,得好好洗一洗。 将后锅里的热水装进葫芦里,放进一些碱面子,用一根筷子将抹布塞了进去,好好地洗了一遍。再用盐水好好漱过,用木头削了个木塞。 将葫芦洗干净弄好,锅里被翻了几十遍的干粮也差不多了,她从围裙的口袋里拿出一根针,在上面扎了些小孔。好让它能熟透。 才烙好了一张,天就黑了下来。 她看了看一盆的面,估计全都烙完,到了后半夜。 德园内,饭已吃过。碗筷盘子盆子都被收在一起准备送去厨房,姝草却是站着不动,她想多看看公子。 盛夫人习惯性的喝着茶,庄妈走不开。 盛夏觉得快要走了,一走就是半年,便没急着回去,陪着盛夫人说话。 韩冬羽起身道:“夫人,大哥,我先回去了,还得收拾点东西。” 盛夫人忙说:“快去吧,该带的都带着,冬羽啊,给你说过多少次了,叫姨母。” 韩冬羽低头应了声,他总是叫不出口。 和公子从小一起长大,知道身份的差别,现在公子需要他,盛夫人让他喊姨母,以前可没有。 他是忠心的,也是看得清的。 出了门,月光又大又圆的挂在半空,快要到十五了。 走了几步,想了想,转过身去厨房。 所有人都闲着,只有麦穗儿忙碌,他心里很不平衡,却不能说出来,要走那么久,他还是不放心她。 现在不去看看她道个别,也许没有单独的时间。 走到厨房院门前推开门,厨房门开着,门口挂着熏蚊子的艾草绳,冒着浓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