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子心计_(三百二十六)(三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百二十六)(三更) (第2/2页)

然叹道:“皇贵妃仙逝,本宫也伤心。但皇上总得当心龙体才是啊,否则咱们还哪里有主心骨呢。”她摸了摸璞琪的头,“罢了,你皇阿玛正忙着,咱们也不便打扰。你去殿外叩个头,把额娘炖的参汤留下便是了。”

    璞琪乖巧地点了点头,快步走上台阶,在廊下跪倒,磕了头,朗声道:“皇阿玛,儿臣璞琪来给皇阿玛磕头。皇额娘仙逝,儿臣和皇阿玛一样伤心,但请皇阿玛顾念龙体,不要让皇额娘在九泉之下担心不安。请皇阿玛喝一点儿臣炖的参汤,养养神吧。儿臣告退。”璞琪说完,认认真真地磕了三个头,直磕得砰砰作响,方恭恭敬敬退开了。他才转身走下台阶,只见身后紧闭的朱漆雕花门豁然洞开,皇帝消瘦的身影出现在眼前,伸出手道:“璞琪,过来。”

    沛涵低首,一双翠绿梅花珍珠耳环碧莹莹地扫过雪白的面颊。她露出一丝淡而浅的笑意,恭谨而温顺。璞琪赶紧跑到皇帝身边,牵住皇帝的手,甜甜唤了一句:“皇阿玛。”

    皇帝连日来见着两个皇子,说的都是规矩之中的话,连安慰都是成人式的,早就不胜其烦。听了这一句呼唤,心中不觉一软,俯下身来道:“你怎么来了?”

    璞琪垂下脸,似乎有些不安,很快伸出手擦了擦皇帝的脸,道:“皇阿玛,您别伤心了。你要伤心,璞琪也会跟着伤心的。”

    皇帝脸上闪过一丝温柔与心酸交织的神色,慈爱地揽过璞琪的肩膀:“璞琪,带了你的参汤进来。”他看了站在廊下微雨独立的沛涵,穿着一袭玉白色素缎衫,领口处绣着最简单不过的绿色波纹,下面是墨绿洒银点的百褶长裙,十分素净淡雅,发髻上只戴了一枚银丝盘曲而就的点翠步摇,一根通体莹绿的孔雀石簪配上鬓侧素白菊花,单薄得如同烟雨蒙蒙中一枝随风欲折的花。皇帝虽久未宠幸沛涵,也不免动了几分垂怜之意:“愉妃,你来伺候朕用参汤。”

    沛涵温顺得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走到皇帝身边,掩上殿门。殿中十分幽暗,更兼挂满了素白的布缦,好像一个个服丧的没有表情的面孔,看起来更是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死气沉沉。皇帝脸上的胡楂多日未刮了,一张脸瘦削如刀,十分憔悴。

    璞琪与沛涵跟着皇帝进了暖阁,见桌上铺着一幅字,墨汁淋漓,想来是新写的。沛涵柔声道:“皇上,殿中这样暗,你要写字,臣妾替你点着灯吧。”

    皇帝哑声道:“不必了。皇贵妃在时十分节俭,这样的天气,她是断不会点灯费烛火的。”

    沛涵道了“是”便安静守在一旁:“皇上写的这幅字是给皇贵妃的么?”

    皇帝颔首:“是给皇贵妃的,一尽朕哀思。”皇帝看着璞琪,“你说这参汤是你给朕炖的,那你告诉朕,里头有什么?”

    璞琪掰着手指头,认真道:“这道参汤叫四参汤。四参者,紫丹参、南沙参、北沙参、玄参也。配黄芪、玉竹、大麦冬、知母、川连、大枣、生甘草,入口甜苦醇厚,有降火宁神、益气补中之效。”

    皇帝奇道:“入口甜苦醇厚?你替皇阿玛喝过?”

    璞琪仰着天真的脸,拼命点头道:“是啊。中说汉文帝侍奉生母薄太后至孝,汤药非口亲尝弗进。儿臣不敢自比汉文帝,只是敬慕文帝孝心,所以儿臣准备给皇阿玛的参汤,也尝了尝,怕太苦了皇阿玛不愿意喝。”

    皇帝颇为欣慰:“好孩子,朕果然没有白疼你。”皇帝由着沛涵伺候着盛了一碗参汤出来略喝了两口,“的故事你已经读得很通了,是个有孝心的孩子。”

    璞琪坐在皇帝身边,懵懵懂懂道:“皇阿玛,儿子都明白了,可今天二哥说了一个什么典故,儿子还不大懂,正要打算明天去书房问师傅呢。”

    皇帝漫不经心,随口道:“你二哥都忙成这样了,还有心思给你讲典故?说给朕听听。”

    沛涵忙道:“是啊,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你皇阿玛。你皇阿玛学贯古今,有什么不知道的,哪里像额娘,一问三不知的。”

    璞琪便道:“今日儿臣在长春宫向皇额娘尽哀礼,后来咳嗽了想找水喝,谁知经过偏殿,听见二哥很伤心地说什么明神宗宠爱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不喜欢恭妃的儿子朱常洛,还说什么明朝有忠臣,所以才有国本之争,自己却连朱常洛都不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