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枣花香_第四十九章 心诚则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九章 心诚则灵 (第1/2页)

    >第四十九章心诚则灵

    却说枣花跟祝氏坐了牛车,只一路晃悠着往清江县行去,一家都穿了平时舍不得穿的簇新的衣裳,倒也喜气洋洋的。

    路途遥远,忠军也行的不紧不慢,毕竟车上坐着祝氏,倒颠簸不得。

    一时忠军又找了些话跟枣花闲扯着,祝氏也趁机说些女孩子家家须得学些针线女红的。

    枣花听了这话,倒像是被人架上刑场一样。

    前世的枣花喜欢穿各种各样漂亮时尚的衣服,那些衣服摆在专卖店里,用钱就能买得到,并不需要去学做衣服,毕竟21世纪各行各业都是非常的专业化。

    而托生在这偏远的枣树村,枣花也没见着些正经做衣服的商家。村里的人个个都是泥腿子,平时穿的衣服都是跟着老一辈的衣样子做的。若是手艺不精湛,也有拿了布料请别人帮忙绣的,不过完事给几个钱,终究没有商业化到不需要做衣服。

    枣花平素对于读书和赚钱很是上心,对于针线之类的却是提不起一丝兴趣,这也是祝氏常常念叨的一件事。

    此时枣花见她娘在这牛车上又旧事重提,不由得说

    “娘,我倒是真没有学那个的天赋,趁着今个去县城,咱倒得好好逛一逛。常听人说这城里有买吃的,穿的,玩的,数不尽数,今儿个咱倒可以见识一下子。”

    忠军也在前头笑着说

    “咱们枣花开心,今儿个只管好好逛一逛,难得来一趟,可劲儿挑几样尽心的买卖,爹今儿带了三吊钱呢?”

    枣花见她爹嘴上说着可劲儿买,又好不露痕迹地点出只带三吊钱,想着这个爹爹也真有意思,不过村户人家,三吊钱也就不算少了。

    在前世的时候,枣花就是一心钻往钱眼里的主,常常趁着上班的空闲时间找点副业的。一旦赚了钱,就跟朋友好好地吃喝玩乐一番。枣花常常感叹,这才是人生啊。

    意外来到这古代社会,民众普遍的市场经济意识还不够发达,枣花想着,这正是施展拳脚好好大干一场的时候,哪里还要被那些个针线女红缚住了手脚。

    想到这,枣花倒扑哧一笑,对着她爹说

    “爹,我今带着钱呢,你那钱只管跟娘拿去买家里必备的。这阵子我也赚了好几吊钱,先花着就是,家里还有营生,还怕后没钱不成。”

    忠军一听这话,倒笑了,只说着枣花这小丫头怪机灵的。

    祝氏听了这话,倒忙地接口说

    “你如今也8岁了,也不小了,过几年就该赶着说婆家了,赚了钱只管好好存着,老想着花个干净,你这朝财暮散的毛病也不知是跟谁学的。”说完还拿眼瞅了忠军一下。

    枣花见她娘只借着花钱,趁机提点她爹赌博乱输钱的事,倒不好笑,一时也忙说

    “娘,我今个上城,也是琢磨着能不能寻摸出样营生来的。你别只想着银钱只进不出啊,会赚会花,那才不枉来这世上走了一遭。”

    忠军在前头拿鞭子赶牛,听了枣花这话,倒恰好对到心上,一时忙回头笑着对祝氏说

    “听听你闺女的,这话才叫见识,你平素只顾在地里忙活,一点儿见识也没有,你看这附近村落的有钱人,哪个不是赚出来的大把银子。若是只靠省俭,那也赚不了钱发不了家罗。”

    祝氏见她爷俩俱是一般的心思,这倒争辩不过,只是觉得有钱就想着花出去到底不符合素来的秉,不过她在家里向来也没有话语权,此时也不便反驳,只笑着说

    “又不是我的钱,你们花多少花多少,我不过想着为枣花存点钱,到头来反显得我小气一般。”

    枣花听了这话,见了她娘仿佛微微有点着恼,忙轻轻地扯了扯她娘的衣裳,陪笑着说

    “娘,今个咱们去观音娘娘那里求子,可得高高兴兴的,不然菩萨不尽心呢。”

    一句话说的祝氏和忠军都乐了。

    说着笑着时间也过得快,不过一个多时辰的功夫,一家子便到了那清江县。

    县城好不闹,卖的都有。

    官盐店,税务局,估衣店,典当铺,数不胜数,看得人眼花缭乱。

    穿过条街,又过了一座桥,县城可真大啊,枣花感叹着。铺里挂着成边的猪,一个驴子在磨芝麻,满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卖茉莉粉、卖胭脂膏,梳头油的斋,卖绒花的,卖丝线的,把式卖膏药的,吹糖人的,还有些做手工艺品的。

    枣花把眼都看呆了,磨磨蹭蹭地只不肯走。

    祝氏忙在后面催着,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