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他当人质 (第2/2页)
叫你小秋了。” ××××××××××××××× 刘和找秦秋帐中议事,主要是为了赵云提出的攻占辽东。 说是帐中议事,其实就是州牧府中的一个普通的房间。秦秋和刘和刚进去,就看到了赵云身着青衫,跪坐在床(坐具)上,手上拿了一支笔,正在勾画些什么。 “子龙兄在做些什么?” 赵云看到刘和和秦秋进来,搁下拿笔的手,站起身,对刘和抱拳行礼道:“主公。” 刘和摆摆手:“下次不必如此了。” 赵云坚持道:“礼不可废。” “赵将军是我左膀右臂,情同兄弟,而且和小秋又是异性兄弟,说句不当的话,几乎同我的亲子一般了,何必讲什么从属之礼?” 秦秋看着刘和无奈的神色,禁不住噗嗤一乐:“好了好了,子龙兄,你刚才在做什么?” 赵云听到刘和所说的“小秋”忍不住一愣,这个时候听到秦秋开口,才回道:“正在研究进攻辽西的行军路线,昨日和刘栋有长谈,这男子的确有非常人之志,最终封侯拜相,未尝不可。” “可是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秦秋道,“我们现在重要的是积蓄力量,等以后奉迎天子,重新行强汉之事。” 大汉自从武帝达到鼎盛之后,只经历了光武中兴的短暂平和时间,之后就一直处于混乱的状态,民不聊生,门阀把权。之后的历史更是不忍目视,三国乱世之后,五胡乱华,南北分朝,纷纷扰扰,战争不休,直到隋末唐初,才初初定了下来。 她的理想说大,也不大,不过想结束乱世,她的理想说小,也不小,三国时期多少士人为了这个理想奔走努力,最后不还是抵不过历史车轮的滚滚而来。
看着刘和摊开在案几之上的地图,秦秋突然低低叹了一口气:“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辽东地方,民族复杂,在汉末的时候,经济是比较差的,占了它,并不能带来多少的好处,反而浪费兵马,可是若不占领,等再次发生公孙度突然攻打而来的事情,就太过被动了。现在她所想的,是一鼓作气,攻打辽东,在那里布置上自己的势力,北据各类强悍的少数民族,当个软性的长城。 赵云的手指在地图上敲了敲,同意秦秋的观点:“然也,这辽东在我等北部,它若安宁,则我等我放下一半的心。可这辽东兵强马壮,若是强取,也需要费上不少的功夫。而且,更重要的是,若我们攻占辽东,兵力都集中在北部,则南部的冀州,将会成为一把大刀,悬在头上。” 刘和含笑道:“是你们提出来的要攻占辽东,怎么这个时候反而犹豫不决了?” “提出是因为需要,犹豫不决是因为有危险。”秦秋回道。 她以前看男生们打架,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一对同伴,背对背和众人对打,专心致志的,该出拳出拳,该扫堂腿就扫堂腿,完全不用担心自己腹背受敌。打仗有时候和打架一样,一战二战的时候德国被拖死,也不是没有两线作战被拖死的原因。 秦秋皱起眉头,幽州这个地方,北有乌桓,公孙度,南有袁绍,都不是好想与的角色,实在是危险至极。现下乌桓还算稳定,并没有大举进军侵入的危险,只要在北边有足够驻守的将士,就行了。 但公孙度不行——他任辽东太守期间,东征高句丽,西征乌桓,硬生生地从群雄环嗣的地方咬出一大片属于自己的美地,并且在其中打击豪强势力,施行严刑峻法,使得令行政通,只这份魄力,秦秋就佩服不已。更何况田楷和其作战,不过几个回合,就被斩于马下,可见公孙度虽老,但武艺仍然不减当年。 不过,赞叹归赞叹,佩服虽佩服,他们是敌非友这个状况并不能改变。 突然,秦秋抬起头来,问刘和:“父亲,这袁绍不是派人来求和了吗?您不是还说他密谋与您结盟。” “是的,”刘和端起茶杯,润了润有些干燥的嘴唇,“怎么,你有了想法?” “当然,不论做什么事情的风险,我们现在要做的,不过是把风险降到最低——那袁绍不是来求和了么,那就让他拿出最大的诚意!” “最大的诚意?” “没错,听说袁绍的儿子不少,”秦秋笑了起来,“我们可以效法战国,让袁绍的第三个儿子,应该是叫袁尚吧,来当人质,如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