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 流民北迁 (第1/2页)
宁管家见主子神色不对,心中一跳,躬身道: “老奴亲自到铺子里买的,桃子也是那东家亲自挑的,明儿就要关门了,老奴就多买了点。”却是不敢再多说一个字。 东家亲自挑的? “还说什么了?” 宁管家眼皮子一抖,身子又低了低,“说以后主子想吃了,派人到她家去取就是。” 腾子夜想了想,“过两日,派人送份谢礼。” 宁管家应了,躬身去退出书房,暗自吐了口气,心里却琢磨开了,要说只是个普通商户,这果子也是给了钱的,为何还要专门送上谢礼?主子这是给了好大的脸面,又头疼这礼该怎么准备,摇摇头径自去了。 “主子....” 腾子夜回过神来,脸上又挂上寒冷讥笑的神色,“继续收粮!他既然把偌大的人情送了过来,我又怎么能避而不接?”又沉吟了下,“子贡,这下我们可要背水一战了,若是胜了,可尽得民心,若是败了....”若是败了,自己那个精明的师傅,可就要转换门庭了。 周子贡心中又喜又忧,这一次,可谓是庸王殿下的生死之际,又何尝不是自己凌云直上的天梯?只是一个不慎,下面自然还有万丈深渊等着自己。 翌日戌时,府城云州北门。 守城的士兵懒懒的靠在城垛上,北方的初春还有点凉气,夜晚的风像细针一样刁钻的透过身上的夹衫,让昏昏欲睡的年轻士兵打了个寒战。 旁边一个老兵见了,推了推他,“这时候睡觉,怕是要得风寒的,起来走动走动,还能暖暖身子。” “大哥,这守城可真不是人干的活,咱们这队怎么老是排到晚上!”抬了抬眼皮,年轻的士兵嘴里抱怨,还是听了老兵的话,起来走了两圈,漫不经心的瞅了瞅远处黑不溜秋的天际,刚要回头再眯上一会儿,却突然意识到什么,猛的趴在墙垛上向前望去,只见一条长长的火龙蜿蜒着向云州方向缓缓驶来。 “大哥,快看!” 那老兵从军几十年,羯族南下时,大大小小的战役不知经过了多少次,见年轻士兵神色不对,骨碌一下爬了起来,顺着视线望去,微微松了口气,还好不是羯兵,羯人大多擅骑,十几年前就是靠着来去如风的骑兵劫掠中原,定不会如此缓慢,听那声音,倒像是还有老弱妇孺,赶紧让那年轻的去通知上官,自己则在城墙上继续盯着这些不知道哪来的人群。 一刻钟后。 守城将领韩刚和云州知府王昔清站在城墙上,看着城外这群浑身褴褛,面有菜色,不知长途跋涉多久才赶到这里的腾龙国子民,面露不忍之色。 “韩刚,向下面喊话,寅时开城门。” 韩刚惊讶的看向王知府,这下面少说有几万的流民,若是放进来,云州可就乱了套了,现在云州十八县粮价飞涨不说,自己可清楚的记得,秋粮没下来几天,朝廷就派人来提走了仓廪的几乎所有存粮,这些人就是进来,府城也拿不出赈济的米粮。 王昔清叹了口气,“去吧,天塌下来还有个高的顶着呢。”上面的意思,自己一个小小的知府不能不从啊。 韩刚想到那位被封庸王的二皇子,脸上闪过了然的神色。 囡囡坐在上首,神色冷淡的看着下面秦大婶一家。 小月站在一旁,心里有些忐忑不安,过了年节之后,小姐的心思越发不好猜了,昨天铺子里原来的伙计大山过来,小姐关上门跟他说了半个时辰的话,当天下午大山就带着老娘到陶然居住下了,又领了银子出去采购了好几大车的东西,用箱子封着,自己也没看到是什么,好在大山脸上倒是喜气洋洋的,今天又来个秦大婶,进来却什么话也不说,只领着一儿一女跪在院子里,跪了足足一个时辰,小姐才让他们进来。 秦大婶心里懊恼不已,那日自己捧着米回家,没多大功夫,掌柜孙志义就来了,说东家有事缺人手,问自己愿不愿意继续跟着东家做事,要说给这位小东家做工,自己当然是愿意的,可是孙掌柜却说想要入林府,必须得签了卖身契,这却让秦大婶犹豫了,签了卖身契就等于没了自由,这以后生生死死都握在人家手里了,想到家中还有米粮,未必非要卖身为奴,当即委婉的拒绝了。 没两天,县城里突然涌来了无数的流民,开始还好,县衙设了粥棚,不管怎么样,每人起码能填填肚子,不至于饿死,所以还算安分。可是流民越来越多,眼见着这粥里的米粒越来越少,这些流民吃不饱饭,买不到粮,怎能不闹?见天的有人被抢,就是运家的米铺,也被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流民给抢夺一空,城里人心惶惶,不敢出门,秦大婶一介女流,夫君早逝,一人带着一对儿女过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