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女诸葛_第十九章 忍辱柔和是妙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忍辱柔和是妙方 (第1/2页)

    新婚后的杨坚踌躇满志,豪情满怀,立志要干一番事业。

    然而,彩虹易散,水晶易碎,好日子易逝,很快,他的考验就来了。

    杨坚婚后不久,西魏政坛风云突变,一代枭雄宇文泰突发疾病,很快就去世了。由于其世子宇文觉当时才十五岁,临死前他把后事托付给了四十二岁的侄子宇文护。宇文护是宇文泰的长兄宇文颢之子,此前的名望并不太高,也没有太大的战功,因此虽然有宇文泰的遗命,但仍然难以服众。

    宇文护是宇文泰的长兄宇文颢之子,此前的名望并不太高,也没有太大的战功,因此虽然有宇文泰的遗命,但仍然难以服众。

    不过宇文护颇有手段,他马上找到了当时年纪最大的也是宇文泰最信任的柱国于谨,取得了于谨的支持。于谨德高望重,有了他的鼎力相助,宇文护终于控制了局面。

    然而,他依然惴惴不安。

    考虑再三,宇文护觉得,只有趁宇文泰刚死不久,余威仍在的时候篡夺西魏政权,建立新的王朝,才能让自己以新朝皇族的身份名正言顺地凌驾于各位柱国之上,才能彻底奠定宇文家族和自己的地位。

    说干就干,很快,在宇文护的安排下,公元557年正月初一,宇文觉接受西魏恭帝拓跋廓的禅让,正式称帝,国号周,史称北周。

    西魏就此被北周取代,表面看起来似乎波澜不惊。其实不然,当时西魏国内,除了宇文家族,地位最高的是六大柱国李虎、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和陈崇。

    这六个人中,李虎已经死了;李弼此时也已得了重病,不久于人世;剩余的四人中,于谨和宇文护结成了同盟,陈崇属于******,态度不明;赵贵则是心怀不满,对宇文护颇为不满;独孤信对北魏颇为忠诚,加上北周建立后,自己的职位明升暗降,由掌握兵权的大司马被改任掌管礼仪的大宗伯,显然已被架空,因此也感到非常失落。

    而宇文护又极为跋扈,他执政后很快就规定所有与军事有关的决策,都要得到他的许可。这让赵贵更为不满,于是他找到了独孤信商量,打算发动政变铲除宇文护。独孤信生性谨慎,竭力阻止,最终政变计划胎死腹中。但这事却被人告发了,随后宇文护先发制人,在赵贵入朝时将其诛杀。

    对于威望更高的独孤信,宇文护没敢马上下手,只是以同谋罪罢免其职务,但仅仅十多天后,便逼令其自杀。

    赵贵和独孤信死了,宇文护终于松了一口气。独孤信死后,考虑到北周刚建,人心未稳,宇文护没有对其家人大开杀戒,只是把他的妻儿都流放到了蜀地。独孤伽罗因为一年前已经出嫁,才避免了被流放的命运。

    看着曾经权倾天下的岳父,转眼间就家破人亡,十七岁的杨坚第一次感受到了政治的残酷。独孤信的惨死,给他狠狠地上了一课。

    血气方刚的小皇帝宇文觉不满宇文护专权,暗中与身边的近臣李植、孙恒等人谋划,想要诛杀宇文护。没想到宇文护耳目众多,他们还没来得及动手,阴谋就败露了。

    宇文护果断处置,马上废掉了宇文觉,处死了孙恒等人。

    对于李植,他的处理方法却有所不同。因为李植是大将军李远的儿子,而李氏家族在当时势力很大,李远和哥哥李贤、弟弟李穆很早就追随宇文泰南征北战,立下了大功,是宇文泰的铁杆亲信。李穆曾经在战场上救过宇文泰的命,而李贤与宇文泰的关系更是亲如兄弟,宇文泰曾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宇文邕、宇文宪寄养于李贤家。

    宇文护没有杀李植,而是把他交给了李远,对他说:你儿子参与谋反,你看着办吧。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要你让儿子自杀,我就保全你的全家。

    然而李远爱子心切,犯了糊涂,居然不但没有杀掉李植,第二天还带着儿子来向宇文护求情。这可惹恼了宇文护,他立即杀掉了李植和几个弟弟,随后又逼迫李远自杀,连李贤、李穆也受到牵连,两人都被削职为民,直到几年后才先后恢复职务。

    宇文觉被废后不久即被宇文护派人杀害。

    新皇帝是宇文泰的庶长子,二十四岁的宇文毓。宇文护得罪的人实在太多,他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立一个幼主。宇文毓正式登基,是为周明帝。

    就在杨坚努力权衡利弊、考虑应对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