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回 看戏 (第2/2页)
悠醒来。车夫不管前面的人,扬起马鞭使劲催促马儿前行,竟真的被他挤出了一条路。 熙熙酒楼下的人群渐渐散去,阿林趴在窗口看得津津有味,同木瓜道:“可惜徐芳卿没有从马车里出来,没有被我看到她晕倒那一幕真是可惜了。” 木瓜则兴奋道:“那个人真是太会演戏了,说得像真的一样,要是一般人被人这样诬陷,当场就要喷血了。” “这就叫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她想拿汤宇轩设计我,我就拿一个穷书生设计她。不过,徐芳卿果然不一般,小小年纪就这么能忍,换了是我早就忍不住出来揍人了。她既没露头,马车上也没有徽记,就没有人认出她的身份,这么一来影响就降到最小了。”其实阿林低估了围观群众,即便御街上的人都不认得吏部侍郎家的丫鬟,但是熙熙酒楼里不乏身份较高的人,便认出了前后两辆马车的车夫都是徐侍郎府上的。 这一出戏太过突然,之前又从未听说过徐侍郎家的姑娘闺誉不好,因此认出来的人都是采取半信不信的态度,闲时隐去姓名当做笑话说一说,不过是个乐子。 一时周柱和孔天成回来复命,说道那个“书生”已经被送出京城,给了他二十两银子,他也许诺永远不回京城。 那“书生”其实就是个专门骗有钱寡妇和大户人家小姐的骗子,因之前被人抓过一回,留了短处在别人手里,因此只好听人派遣。本来他的罪行足够流放三千里的,但是现在只是演上一出戏就可以得一些路费远走高飞,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个人自然也是项六一找来的,为了以防万一,项六一悄悄的跟了他一段日子,过了十几日才重新回了靖国公府。
且说徐芳卿的车夫就近把她送去了梅花庵,然后才跑回徐府报信。 四喜借了庵里的厨房给徐芳卿炖了一盏银耳红枣羹,徐芳卿吃下之后好得多了。一时想起哥哥徐宵,便道:“打发人回去报信了吗?”四喜应道:“姑娘刚进庵里时我就打发车夫回去报信了,大少爷知道了一定会来看望姑娘的。” 徐芳卿面露戚容:“我也就能指望大哥帮我的忙了,今儿这事必是有心人做的,要是求父亲追查,只怕他就要禁了我的足,再也不准我出府了。” “姑娘帮了老爷那么多的忙,老爷还是一心把姑娘关在后院,就连给前院的小厮传个话都要挨训斥,真是好心没好报!”徐芳卿想要发展外院的小厮做眼线,四喜不过是多跟小厮说了些话,不知被哪个嚼舌根的告诉了徐侍郎,徐侍郎差点就把四喜卖了出去,四喜想起这事就一肚子不满。 徐芳卿默然不语,若非大哥在南方求学,自己的状况应当会好得多。前些日子徐宵回京贺寿,徐芳卿同他说了许多悄悄话,徐宵虽然很是年轻,但是野心比之其父还大,听说自家妹子可以做得上睿王正妃,只觉得以后入了官场定能平步青云。为了让徐芳卿一定能够如愿,徐宵听说阿林同睿王的事后简直比徐芳卿还要生气,只说定会给罗家阿林一个教训,让徐芳卿放心。徐芳卿心中盼望大哥替她整治阿林,却又怕大哥做事不老练,被人抓住了把柄。 想着想着,徐宵已经来了梅花庵,听徐芳卿说了当时发生的事,怒不可遏,声称要带人去把那个骗子抓回来千刀万剐,没等徐芳卿劝阻就冲了出去。 徐宵在京城没有朋友,他父亲此刻还在衙门里没有听说——就算听说了也不会管。徐宵便带了府里的小厮长随在京城里没头苍蝇一般四处查问,直到夜幕降临也没有什么消息,只好鸣金收兵。 阿林在熙熙酒楼的包厢里看了一场大戏,心满意足的打包了一些有名的点心去了两条街外的罗记点心铺。 罗记的师傅是二嫂双卿找来的,最是会做点心。阿林便把点心给他尝,问他能不能做出一样的来,那师傅仔细尝了一小块,想了一会儿,摇头道:“这点心用料名贵,做出来太贵是没有人买的。” 阿林也不失望,只道做了出来尝一尝再说。就算不卖,平日里给靖国公府送去也可,拿去装了礼盒送人也可,既方便又放心,那师傅只好应了下来,请阿林隔一天再来罗记点心铺看看成果。Rs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