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那些年我们睡在一起(一、二) (第1/2页)
一、睡在我铺里的兄弟 在此之前 桃园结义是不存在的,它只存在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面,而《三国演义》是部小说,小说为了体现作者的某种想法,是可以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上歪歪出来的。桃园结义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在《三国志》刘备的传中没有记载,关羽和张飞的传中也没有。 但是,在关羽的传里面,“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若兄弟,这好理解。为什么在若兄弟的前面有一个恩字呢? 恩,从因从心,从心底最真挚的情感。真兄弟,在战场上可以把后背交给他的人。 施恩,官方对人民而言,两者之间应该有差距。 情谊,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rou之恩,言必行,计必从。 再回到前面的寝则同床。剔除那些思想有偏差的人,三国以及东汉末年都没有断袖之分,刘备也不是一个同性恋,这里是和衣而睡。 《三国志》里面,陈寿没有记载曹cao有这方面的表现,孙权也没有,唯独在关羽的传里面把这个事情记了下来。《三国志》本来就是很精略,后来裴松之作注来充实。寝则同床,在此绝对不是作者单一的用来描述三人之间的一种情谊,必应有其他用意。 张飞和刘备都是涿郡人,关羽是河东解人。灵帝末年,黄巾军在各地起义,除了朝廷四处派兵进行镇压外,各地方也会有人自发组织武装队伍对抗黄巾军。刘备就是这些组织者之一。关羽和张飞就是在涿郡的时候加入了刘备的队伍里面,成为了刘备的部下,但不是关系密切的那种。 第一战。当时张纯武装反叛,朝廷派平原的刘子平负责平叛,刘子平则派出从事(官职)带兵前去武装平乱。刘子平知道刘备的英勇,把他推荐给了从事,让刘备带领他的武装队伍随从事一起前去平叛。于是刘备开始了他军事生涯的第一课。 战场是无情的,有的只有刀光剑影和血rou之躯。没有经过战场的洗礼,把理想中的敌人过度削弱,盲目地夸大自己的战斗力水平,幻想着建功立业,初上战场是要付出代价的,这都是血的教训。刘备就受到了这个教训,在这场遭遇战中,光荣受伤,估计受伤不轻,而且当时的环境很恶劣,很有可能他身边的敌人在人数和战斗力上面都占明显的优势。刘备受伤了,但还没死,面对这么多的敌人,如果再折腾,这条小命只能呜呼了之,最后连烈士都算不上。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别人说你胆小也好,怕死鬼也罢,小命最重要。刘备冷静地选择了躺在地上装死,等敌人都被打跑了才被老朋友从死人堆里扒出,用车运回来得以活命。由于整场战斗取得胜利,所以活着的刘备记了军功,任命为中山安喜县尉。 受《三国演义》桃园结义的影响,使我们很多人都认为从一开始关羽、张飞、刘备就是同生共死的一体,经常都在一块,事实上并非无此。如果把此时的刘备比作军区司令,关羽和张飞应该是排长吧。 刘备经过多次战斗等,先后担任下密丞、高唐尉、高唐令、别部司马,在对抗袁绍的多次战斗中立下战功,被任命为平原相。 这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历时七年左右。在七年的时间里,刘备逐渐了解他的部下。通过多次的战场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以及指挥领导能力水平,关羽和张飞从排长升到了军长。 在关羽的传里面,“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按照时间以及事情发展的顺序,刘备担任平原相后,关羽和张飞才成为二把手,各自统领一支武装队伍。也是这个时候开始,他们才寝则同床。 那么,刘备当时有多少支像关羽和张飞统领的这样的队伍呢?换句话,刘备有多少个二把手。这个数据的多少会影响我们判断他们三个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三国志》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有记载的还有一个简雍,但简雍是谋士。那么按照历史合理性逻辑推理,应该只有关羽和张飞。当时按战斗力水平算的话,只有关羽和张飞战斗力水平最强,再四舍五入忽略掉良莠不齐的,答案就是这个。 关羽、张飞逐渐地向刘备集团的中心靠近,在战斗岁月中慢慢培养出来的这种兄弟情义,为了探讨共同的理想,有时候需要秉烛夜谈,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寝则同床是一种兄弟情义的最好表现。 再好的兄弟情义也不能乱了军事等级的差距。刘备是司令,关羽和张飞是军长,不能因为他们三是兄弟,就把他们等同于一体。我想,这也是陈寿写下的“恩若兄弟”,对“恩”字最好的解释。 二、同床卧眠 睡在一起,是否都是和关羽、张飞一样的兄弟呢? 在《三国志》里面,和刘备睡过的第二个是赵云。 赵云和关羽、张飞不同,关羽他们一开始就是跟着刘备的,而赵云跟的是公孙瓒。 虽然赵云在公孙瓒手下,但并不表示赵云是公孙瓒的铁杆部下。191年左右,袁绍得到了冀州,冀州的北面是公孙瓒的地盘,两个人难免要开仗。赵云带领本郡人马来投靠公孙瓒。按理说,像这种情况公孙瓒应该礼贤下士地接纳赵云,但公孙瓒却讥笑赵云,听说你们贵州人都追随袁绍,为什么却来投靠我?赵云的回答是,从仁政所在,这就是我不去袁绍而是来你这里的原因。赵云的回答表明,他要追附的是仁政,而不单单是某一军事力量。出山之时,赵云认为这个仁政所在的是公孙瓒,长久下去以后,发现公孙瓒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很多人都暗自苦恼,不知道路在何方,不知道何去何从。赵云虽然发现了公孙瓒不是仁政所在,但此时投靠公孙瓒的刘备却给他看到了另一个光明,理想还有依靠。 既然找到了理想的依靠,那么就应该付诸行动。 在赵云的别传里面用一句话概括了事情的经过。“时先主亦依讬瓚,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讬。”当时先主刘备也依托公孙瓒,每次接待赵云,赵云都得好好地主动结交刘备。自结,是主动结交的意思。 赵云的结交得到了刘备的肯定。随后因为兄弟去世,赵云辞别了公孙瓒,刘备知道赵云这一去是不会再回到公孙瓒这里的了,在临走的时候跟赵云握手而别,赵云肯定地说:“终身不会背叛玄德你!” 赵云是公孙瓒的手下,而刘备又是来投奔公孙瓒的。赵云离开公孙瓒后,刘备依然还留在公孙瓒这里。只要刘备还在公孙瓒手下,赵云就不可能直接撇开公孙瓒跑到刘备这里给刘备当手下,因为这事需要绕开公孙瓒,否则很可能要背负二五仔的骂名。而恰巧在赵云的心中,公孙瓒已经失去了仁政,与理想相左。直到七年以后,赵云才正式进入刘备的武装队伍。 徐州之战,刘备破产,张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