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诸葛妖人(四) (第1/5页)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改年号为建兴。 刘禅迫切需要的是稳固帝位,而且以刘禅的能力,是干不出什么推翻旧制度的事情。继位,也就意味着一大批的封赏,这是惯例,这个惯例将会延续一两千年。李严和诸葛亮作为顾命大臣,封赏自然是免不了的。 刘禅明显没有刘备这样的政治意识和手腕,刘备一直忙于征战,忽略了对刘禅的政治教育。刘禅继位后,李严和诸葛亮都被封侯,不同的是,李严假节、加光禄勋,而诸葛亮则开府治事。光禄勋就是总管宫廷内务,包括御林军的调度。开府治事则是可以建立自己的办事机构和官僚体系,也就意味着具有独立于皇权的相权。 中国上下五千年,多少人称皇称帝,又有多少个皇帝的名字被后人记住,但阿斗这个名字你绝对记住。阿斗就代表着烂泥扶不上墙,事实是否这样?至少在这个时候,阿斗是十分精明的。 阿斗知道自己可以当一个领导人,却不适合去领导人,如果把所有的大权都集中在自己手上,那就意味着要事必躬亲,这一点阿斗是无法做到的。阿斗和刘备不一样,刘备知道建立帝国的辛苦,而阿斗却未必能够体会其中的艰辛,为了解决前面的这个问题,阿斗决定放权,在保证皇位不倒的情况下,找一个能人把帝国的事情都做了就行。 刘备为阿斗准备了两个人,李严和诸葛亮。在这个问题上,阿斗毫不犹豫地选择和相信了诸葛亮。这是因为,诸葛亮从荆州就已经开始和陪伴阿斗。刘备虽然在军事上冷落了诸葛亮,却对诸葛亮的才能充分肯定,在刘备称帝后,正式册封诸葛亮为刘禅的老师。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立为王太子。及即尊号,册曰:‘惟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曰:太子禅,朕遭汉运艰难,贼臣篡盗,社稷无主,格人群正,以天明命,朕继大统。今以禅为皇太子,以承宗庙,祗肃社稷。使使持节丞相亮授印缓,敬听师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与!’” 刘禅这个太子一直和诸葛亮这个老师在一起,教育上的情况暂且不提,刘禅最熟悉和信任的人就是诸葛亮,如果要问李严和诸葛亮这两个人之中谁会是最适合刘禅放权的人,刘禅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诸葛亮。而且就才能而言,诸葛亮肯定更加比李严合适,所以刘禅下放了自己的权力,让诸葛亮去开府治事,蜀国开始进入诸葛亮时代。 这一点和诸葛亮的理想抱负非常吻合,压郁了许久的诸葛亮终于可以大展身手。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章回体的小说,很大篇幅都是描述这样那样的战争,或者更应该说《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型的兵法,要把这些兵法体现出来,作者给它找了一个主角,诸葛亮。刘禅继位不久,魏国就兵分五路共五十万发动了对蜀国的进攻。所有人都为这次的危机急坏了脑袋,唯独诸葛亮稳坐钓鱼台,弹指烟灰间就把四路人马给退了去,最后一路孙权也找到了邓芝出使去说服。这个危机就这样解除了。 五十万人马说退去就退去,就算是五十万头猪,你要让他们退回去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诸葛亮仅凭借一颗脑袋就无声无息地化解了这场危机,让敌人退兵。如果说运筹帷幄这中决胜千里之外是最高级兵法的话,诸葛亮的这次思想风暴一下就兵不血刃地解决了问题,绝对能够说得上是运筹帷幄之中的二次元升级兵法。 事实上,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里面,魏国都没有主动发起对蜀国的攻击。诸葛亮在开府治事的最初三年里主要精力都是在提高蜀国的综合国力上。《三国演义》对这方面的描述基本上都没有,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其他地方找资料去发现这样一段历史。虽然《三国演义》很大程度上把诸葛亮神化,我们在理性回归的同时也不能贬低诸葛亮的付出和肯定。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农业国,蜀中的盆地气候适合种植水稻等农作物。诸葛亮随刘备来到蜀中就已经让赵云和邓芝带领五千人去开荒种地。诸葛亮从荆州开始就是主管后勤供给的,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粮食的管理成为了诸葛亮的主要工作。诸葛亮署左将军府事的时候,这个工作就不单单只是荆州三郡的军粮那么简单,工作范围扩大到整个益州。随后的汉中争夺战和夷陵之战的后勤保障都是由诸葛亮负责的。在这两场大的战役中,我们都只关注了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却忽略了粮食运输方面的工作,因为粮食的运输和筹集方面并没有发生什么影响战争的问题,所以史书也没有记载。越是这样越能够看出诸葛亮在这方面的管理,汉中之战和夷陵之战的时间都比较长,需要源源不断地从后方运送粮食到达前线,粮食的筹集和运输都是一个问题,作为主管后勤的诸葛亮在这方面很好地完成了工作,保障这两场战争的需要。 夷陵之战失败后,蜀中虽然不可以说是千仓百孔,但是战争的消耗和减员给蜀国的综合国力打了一个对折,直接影响各项国策。现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休养生息的问题,蜀国的帝位交给了刘禅,而刘禅把这个重任交给了诸葛亮。 人生不同的经历给人不同的启发和命运,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落而对生活产生消极的想法,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定要对其千锤百炼。诸葛亮在卧龙岗的十年耕耘生活带给了他对农业最深的体会,农耕是一个体力活,但是战乱的年代能够顺利地进行生产,能够吃饱肚子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要想农业得到发展,最离不开的是水利。水稻在抽穗的时候,如果没有充足的水源灌溉,等到稻谷成熟的时候,颗粒是不饱满的,而且还有很多的空壳,这也就意味着,你半年的付出很有可能会颗粒无收。要想发展农业,首先必须解决水利的问题。 自从秦朝李冰父子修了都江堰以来,都江堰就成了四川农业的命脉。诸葛亮把都江堰的管理定为重中之重,为此,还特意设置了堰官,并派一千两百名士兵对都江堰进行管理,让都江堰保持高度灌溉的水平。 传说,诸葛亮还修筑了大、小诸葛堰,以及山河堰、九里堤。虽然这些水利工程的增建并没有明确记载是诸葛亮所为,但是以诸葛亮对水利工程的重视,以及目前保留下来的汉朝时期的七十多座古堰来看,诸葛亮在管理蜀中的时候必然也增建了其他水堰。以山河宴为例,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余亩,灌南郑县田三万零六百余亩,灌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