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644_第三十九章苏州改革(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苏州改革(二) (第1/1页)

    明朝的耕种水平有所提高,尤其是江南这种产粮大区,农民们耕种的都是良田,一亩地基本都能出产2石大米。

    一个农民,一年能耕种三十亩地,一年的基本收成,大约在65~70石之间。

    而当时在各大作坊里工作的工人,一个月也就五钱银子左右,一年最多六两纹银。

    按照当时一两纹银一石大米的购买力(江南产粮丰富,所以粮食价格较低),辛辛苦苦一年,也才能购买六石大米。

    虽然看似给作坊打工,没什么前途,可当时的工人,是不需要上缴一分钱税收的,也就是说,这些钱,无论发多少,都是他们自己的。

    而农民呢?不是每个农民,都有如此多的田地,一般能有个一亩三分地,就算是富农了,剩余的田地,都是那些地主的。

    好心点的地主,会与你三七分,倘若一名佃农,一年种出六十石粮食,地主则要收走七成,佃农只能得到三成,也就是十八石粮食,而这仅有的十八石,也不会全归你,你还得给朝廷缴税。

    明朝对农业的税收,实际上也不高,除掉各种苛捐杂税,真正的农业税,最高时才仅仅百分之十,也就是说,六十石粮食,朝廷只征收六石。

    可这六石粮食,找谁征收呢?

    地主才不会那么好心,替佃农缴税,按照他们的思想,那就是谁种地谁缴税,于是这六石粮食的税收,最终还得由佃农自己支付。

    按照正常算法,十八石粮食,再去六石,最终能留下十二石,也算是比那些工人强上不少。

    只可惜,税率不是这样算的,朝廷改革货币政策后,佃农缴税,不是上缴粮食,而是支付银子,他们手上没有银子该怎么办?

    那就卖粮食换银子呗!

    于是每到粮食收获,缴税的那段日子,因为大量粮食出手,导致各地粮价都会猛跌,加上商人收购粮食,肯定要赚取差价的,所以佃农们将手上的粮食卖给商人,一石最多能得三钱银子。

    虽然朝廷收税,也会按照当时银子与粮食兑换价格进行收取,可佃农也需要留点余钱,买各种日用品啊!

    所以即便是收成最好的时候,佃农们留下足够一年生活的粮食后,能拿到手的银子,基本不超过二两,而那些在作坊里打工的工人,在购买了基本生活的粮食后,差不多也能省下一两银钱,两边的收入都差不多。

    而成为作坊工人,相对来说容易一点,佃农则需要随时跟地主搞好关系,逢年过节还得送礼,不然地主若不将这地租给你,或者少租几亩地,来年佃农的收入,将会直线下滑。

    原本作坊工人,与佃农的收入水平相差不大,可如今的改革政策一出炉,工人的最低工资翻倍,如此一来,每年除掉基本生活开支后,将能省下足足六七两银子,这样的工资调整,令整个苏州境内的老百姓都沸腾了!

    不少农民甚至在考虑,要不要去给那些作坊打工,省的在为了几亩本就不属于自己的田地,去看那些地主老财的脸色。

    不过这种事情,也就是想想而已,毕竟很多农民耕了一辈子地,没几个愿意轻易改行的,何况现在的日子虽然紧巴巴,但勉强还能过活。

    然而下一道命令,则彻底引爆了周围的人群:“关于农业方面,即日起,凡一家拥有田地超过百亩者,按照当年平均产粮率,每亩加收一成农耕税,超过两百亩,每亩加收两成,以此类推,最高每亩加收五成农耕税,另,谁有地,谁缴税,任何农耕税,皆与佃农无关,佃农无需代缴!”

    “好!这个规矩,实在是太好了!”最后一句话一出,立即有人开始叫好。

    见一众老百姓还没搞清楚状况,这叫好之人赶紧解释道:“李大人这招妙极了,以前我们辛辛苦苦种地主的田,本就只能得到两三成粮食,可那些地主们,仅仅提供了土地,便要拿走七八成收益,甚至连朝廷的税务,也是由咱们种地之人上缴,这根本就是欺负我们农民!”

    “看看那些给商人做事的工匠,这些商品,很多都出自工匠之手,商人们却没有让工匠缴税,难道我们农民,连工匠都比不上吗?”

    “李大人这是在帮我们老百姓说话,老百姓给地主种田,从此除了交租,便不用再缴税了,李大人可真是青天大老爷啊!”

    说话之人,实际上是李鸿飞派往各地造势的舌头,既然是打舆论战,当然得让各地老百姓明白,李鸿飞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究竟是为了什么啊!

    “什么嘛!李大人明显是在害我们,原本好好的地租,再上交一定的税收,剩余都是我们的,可如今这样一改,那些地主老爷还不将气撒在我们身上,地主老爷若是要缴税,那给我们的租金定然会降低,以前能拿三成的,今后说不定只能拿两成,或者一成,羊毛出在羊身上,我们只是佃农,惹恼了这些地主老爷,要是不给我们地种,又该如何?”有人开始唱“反调”。

    制造舆论,定然需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李鸿飞只规定了佃农不用交税,可没说佃农不用给地主交租,以前说是只给地主交七成,可实际加上朝廷税收,等于是给地主缴了八成。

    若真按照现在的改革方针,那些拥有百亩以上田地的地主们,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还不死命压榨这些佃农啊!

    甚至人群中,已有几名地主,听到这个方法后,不由得眼前一亮。

    “你们难道忘了前面的商业改革么?若是地主不租给你们土地,你们就去商人作坊打工,反正给作坊打工,一个月最少也能挣到一两银子,比以前种地还翻了一倍。”唱白脸的解释道。

    “那大家都去打工了,谁来种地,没有粮食,我们吃什么?”唱红脸的继续反驳。

    “是啊!都去打工了,谁来种地?”有人跟着附和。

    “李大人不是说了嘛!谁有地,谁缴税,而且是按照当年平均产粮来交租,哪怕这苏州境内,没有一人种地,别的地方,还是有人在种地的,只需要找别的省份,弄一份产粮记录,李大人就能去找这些地主收租,没有粮食,就算是花钱买,也得买来,否则占了田地不种粮,李大人还不收了他们的地!你们就将心放在肚子里吧,若是那些地主敢多收地租,你们直接甩手不干,那么多田地,他们根本种不过来!”唱白脸的给出了有力的反击。

    李鸿飞提高作坊工人的待遇,除了笼络人心之外,更重要的,就是给农民一个选择权,给农民一个,跟地主叫板的权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