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书谱》 (第2/2页)
”李伟建嘴角抽了下,编了个理由,明明知道很多人都有点忍俊不禁。知道自己丑事被人传扬开去,但是也只能暗暗恼怒,不好宣之于口。或许,今天真不该来!李伟建心里有点后悔,众人今天见到了他,不知道是他自己心虚,还是什么原因,总觉得在暗地里对他指指点点,暗自议论。但是却没有听到实质的嘲弄,所以也发作不得。 “哈哈,原来如此,李兄以后就寝可要注意了,这落枕虽然是小事,但是行动起来却是不便。” 李伟建苦笑着点点头,看着周围的众人都随着王爷开始笑起来。今日真是不该来啊!本来打算为自己meimei出头的,但是结果丢脸的却成了自己。看到霓裳公主对苏亭的亲热,炎莫对苏亭的推崇。李伟建心里已经熄灭了那报复之火,他比李娟儿要理智,另外她和苏亭也没有解不开的仇恨,只是一些小矛盾而已。娟儿啊娟儿,有些人还是不要招惹的好,徒让自己没得清闲。 李伟建已经下定了决心不去为难苏亭了,心里倒是平静下来。再看周围的人,也没觉出有多少人在笑话自己了,这下心情更加沉静,只低低地悄悄地往后面退去。 接下来炎莫给苏亭介绍了这些贵公子的身份,但是苏亭根本就没有多记,她总觉得人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如果这些东西记得太多,自然有用的东西就记得少了。所以苏亭就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梅香。梅香自然明白,一一记在心中。 接下来言归正传,好似上次一般,这些士子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拿出来。让苏亭指点,这些人不是无知村妇,都是读书人,虽然个个都是眼高于顶,但是苏亭的才名在就在几年前传了过来,然后他们作为自己家族的主要继承人,自然也少不了学习书法,心里面对于苏亭的价值反而评价得更加透彻中肯。
所以就连李伟建也没有作梗,苏亭的评论无论中听不中听,但是当面发作的倒是没有。自然有炎莫和霓裳公主在此,他们也不敢多说什么。 接着有人就开始对最近隐约听闻的草书提出了疑问,章草还没有正式的推广,苏亭心念一动,不知道霓裳公主是不是想借着这个趋势,让自己更加的无法藏私呢? 罢了罢了,这草书确实也藏不住了,抬起袖子到了胸口,装作从袖子中掏了就下,悄然从玉佩空间拿出了那,恭敬地呈献给霓裳公主道:“公主,这些微臣总结概括出来的草书规律。其中有楷书字体对照附录。” 苏亭大言不惭说道,心里面感慨自己的脸皮是越来越厚了,竟然没有羞愧的感觉! 霓裳公主当着众人的面,缓缓打开。 孙过庭专**王羲之草书,笔法精熟,唐代无人能与他相比。不仅是一篇文辞优美的书学理论,也是草书艺术的理想典范。卷中融合质朴与妍美书风,运笔中锋侧锋并用,笔锋或藏或露,忽起忽倒,随时都在变化,令人目不暇给。笔势纵横洒脱,达到心手相忘之境。 文中很多地方的人名,书名,苏亭都做了置换,譬如里面的王羲之,张芝。钟鹞等人的名字,杜撰了一些,或者是把炎黄大陆历史上的名人拉过来,假称是他们的功劳。就连里面出现的等等书名,都在文章最后标注了几个字“纯属杜撰”,其实她想写成“纯属虚构”的。另外文章背后还引用了中的话,苏亭只说“古人言”,然后一笔带过去。汉魏这些朝代名字,也改成了炎黄大陆的几人皇帝的年号。 霓裳公主看完后,惊叹道:“亭儿,这些理论确实高深,特别是后面几句读来颇有韵味,难不成亭儿在担心自己的书法不被人世人接受,所以特意云‘夏虫不可以语冰’?” 苏亭这才注意到后面几句内容,“至若老姥遇题扇,初怨而后请;门生获书几,父削而子懊;知与不知也。夫士屈于不知己,而申于知己;彼不知也,曷足怪乎!故庄子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老子云:‘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之则不足以为道也。岂可执冰而咎夏虫哉!’” 翻译出来就是“至于王羲之为卖扇老妇题字,老妇起初是埋怨,后来又请求;一个门生获得王羲之的床几题字,竟被其父亲刮掉,使儿子懊恼不已。这说明懂书法与不懂书法,大不一样啊!再如一个文人,会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又会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感到宽慰;也是因为有的人根本不懂事理,这又有什么奇怪的呢?所以庄子说:‘清晨出生而日升则死的菌类,不知道一天有多长;夏生秋死的蟪蛄,不知过一年有四季。’老子说:‘无知识的人听说讲道,便会失声大笑,倘若不笑也就不足以称为道了。怎么可以拿着冬天的冰雪,去指责夏季的虫子不知道寒冷呢!’” 庄子和老子的话,她就改成了古人云,又有佚名者云之类。 苏亭汗颜了下,自己没有想到那么多东西,但是这话确实用在自己身上也很合适,于是淡然道:“不过有感而发罢了!”心里面狠狠唾弃自己,然后又麻痹自己,我不是为了名声,我是为了传扬中华名族的艺术,孙过庭老先生就算是知道了也不会怪我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