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稚子李秀 (第2/2页)
眉,疑惑看向石敏仁道:“石大人既为青州知州,那李云又恨极官府众人,缘何会与石大人相交?” 石敏仁苦笑道:“大人有所不知。下官早年一度醉心制陶,亦曾隐瞒身份前来拜访,不料那李云直言下官天赋不足,但又嘴馋下官送上的梅花酿,是以答应若将来下官有疑问可略略松口指教。” “如此说来,那李云至今不知你是青州知州?而你手中的这坛酒就是李云最爱喝的梅花酿?” “正是。” 包拯苦笑摇首道:“石大人真是委屈了。” 石敏仁讪讪一笑:“大人折杀下官。” 包拯轻轻一叹:“如此说来倒也不急着前往,如何拜见李老先生一事,依本府看,还是在此先行商议个妥当为好。” 众人这才明白大人说再此歇息竟是为商议此事,遂也个个放下身形,席地而坐。 “李壮士,寻常来讲,此时李老先生会在作甚?”包拯问道。 李甘寻思了一番,回道:“李云有午时小憩的习惯,此时应是在歇息。而其孙李秀此时应在溪边听水声。” “什么?”众人一怔。 李甘解释道:“李秀看不见,但听觉甚是灵敏。他每日里闲来无事便会寻一处地方听声,最爱的便是离他家不远的溪边。” “李云既不再烧陶,他祖孙又何以为生?”公孙策问道。 李甘道:“李云虽不再烧陶,但在李家庄犹有田产,仅凭收租也够他二人温饱了。只是李科死后,李云终日买醉,家中事务却都是孙儿李秀与哑奴李默打点。” “李秀不是瞎子么?” 李甘又是一叹:“李秀是瞎子不假,只是有时候在下觉着这李秀竟看得比明眼人还清明,有时甚至太过清明了。只是他不爱说话,也不大爱理人,许多人不知此事,还道他是个寻常的瞎子。”
公孙策笑道:“从李壮士的言谈可见,李壮士也是饱读诗书、文武双全。” 李甘笑道:“岂敢,只是家父曾送在下去念过几年私塾,之后因家道中落也就此停了,不了了之。在下如今行走山野,以打柴捕猎为生,加上家中几亩薄田,倒也过得安稳。” 包拯笑道:“听闻李壮士在李家庄辈分极高,那李云尚且要管李壮士唤一声叔叔。怨不得对李云家中之事如此明了。” 李甘笑而回道:“这不过是占了先人的便宜,实在无甚可说。在下也只因与李秀处的融洽,是以对他们家的事也知道一些。” “哪里的话,”包拯轻描淡写地将此事揭过,又问道,“依你之见,那李秀可劝得动他爷爷?” 李甘一怔道:“大人莫不是想从李秀着手,让李云看在李秀的份上出手相帮?” “怎地?行不通?” 李甘苦笑道:“在下以为此事行不通。李秀是个瞎子,其母玉娘为生他难产而死,其父亦是因他双目失明而失意纵酒,是以李云看见李秀,其实并无甚地好脸色。平日里不喝醉还对他好些,喝醉了却要动手打他,有时打得狠了,拦都拦不住。直将好好个孩子打得浑身淤青。” 包拯闻言吓了一跳,微有怒意道:“此人如何这般不可理喻?!哪有人这样对待自己的孙儿?!” 李甘一叹:“李云心里到底怨恨,认定了李秀是扫帚星,出生便克死母亲,八岁又克死父亲,是以对他总是不给好脸色。” “扫帚星?”包拯微凝半晌,问李甘道,“你又如何看待此事?” 李甘道:“李家庄中许多人都说李秀是扫帚星,只是在下多年都在这山中行走,这李秀是什么样的孩子,只怕除了他家中的哑奴李默外,最清楚的便是在下了。这李秀实在是个好孩子。可惜了……” 众人闻言亦是一阵惋惜慨叹。包拯沉思半晌,道:“既然如此,就先去看看李秀这孩子吧。” 石敏仁一怔:“大人,不是说……” 包拯挥手道:“此事暂且搁置一边不提。李秀这孩子着实可怜,凭心而论,前去探望一番也是应当的。” 李甘颔首道:“大人如此安排甚是。事实上,最熟悉李云的除了哑奴李默外当属李秀。若要李云放下心结答应出手帮助,只怕还得找李秀出主意。” “哦?那李秀肯帮么?”包拯诧道。 李甘笑了:“在下不知。此事从来无人尝试,是否能成,着实得问李秀。” 包拯闻言,沉吟了半晌,笑道:“既然如此,就有劳李壮士了。” “岂敢。大人这边请。” ————————————————————————————————————————————— 求收藏与票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