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同治_第二十一章 议和大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议和大臣 (第1/2页)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咸丰皇帝听了翁同龢的奏报,就象是吃了人参果,全身三万五千六百个毛孔没有一个不舒坦,恨不能立时就回到北京,抱住儿子狠狠亲上一大口。不过咸丰可没有以为儿子是靠着真凭实学做下的功业,只以为天佑大清,儿子是以后的真命天子而已。

    可恨自己身体困乏,恐一时还不能负荷舟车劳顿,为今之计,只有先派得力的大臣先去与英法会商,只是眼下谁能担此重任呢?说实话,对于自己手底下这些个大臣都擅长些什么,咸丰还真是一头雾水、一无所知。

    “肃顺,你可有合适的人选?”皇帝有问题,大臣服其劳,平日里那么多俸禄养着,不就是为了给皇上分忧解劳的么?

    肃顺擦擦额头的汗珠,他就知道皇上一定会让他拿主意,可这主意并不好拿。他手底下虽有几个能员干将,可都在南方和长毛打得如火如荼,根本就分身乏术。曾国藩的江南大营好不容易克复,湘军一日不能无主帅;左宗棠的楚军新立,李鸿章前往上海组建淮军,全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物。急切之间,到哪里去找一个能言善辩、精通外务的人才。其实,也有一个人选,只是让肃顺自愿说出这个名字实在是于心不甘。对于洋务,没有人比恭亲王奕忻更有说话的资格,但彼此政见不和,平白把如此一件大功拱手让人,这种蠢事肃顺还从来没做过。

    但皇上现在立等回话,不容许自己前思后想找出一个万全的人儿,看着眼前的翁同龢,肃顺忽然想起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翁同龢那一榜的同科进士,咸丰六年的榜眼孙毓汶。这孙毓汶为人机敏多变,能言善道,而且家中祖业经商,鼎鼎大名的济宁玉堂酱菜就是他们家的。

    “启禀万岁,臣心中确有一个人选。”

    这肃顺别的本事不行,举荐人才确实很有眼光,不说其他的,就说那个曾国藩确实是个难得的将才。这几年,要不是有他的湘军在那里撑着,这天下还不定怎么样呢?北有僧格林沁,南有曾国藩,堪称大清的两块柱石。因此,听到肃顺有了人选,咸丰担着的心倒有一多半放回了肚子里去,急急说道:“肃爱卿既然有了人选,不妨说出来听听。”

    肃顺道:“万岁爷,臣说的这个人就是曾任户部尚书的孙瑞珍之子,咸丰六年一甲二名进士孙毓汶。”

    咸丰略想了想,别人他可能不清楚,这个孙毓汶倒是大大有名。孙毓汶少年得志,难免恃才傲物,天下人都不被他放在眼里,就连蒙古亲王僧格林沁的军饷他都敢不发,因此被罢官归家,没想到还能听到他的名字。

    “哦?肃爱卿凭什么说这个孙毓汶能担此大任?”咸丰不得不慎重决定,此事关系重大,非能员干将不能解决,如果所托非人,恐怕淳儿好不容易才营造出的大好局面就会功亏一篑。

    肃顺道:“启禀万岁,这孙毓汶自归家后,潜心经营祖业,濒临破产的玉堂酱菜起死回生,如今他的酱菜生意已经遍布大江南北,如今就连宫中的酱菜都首选玉堂,据说有不少的洋人都对他们的酱菜赞不绝口,此人的经营手段由此可见一斑。”

    “肃爱卿,咱们现在说的是和谈,不是酱菜坛子,恐怕这孙毓汶难以担当此任。”咸丰忍耐的皱着眉头,他实在想不到酱菜和和谈能有什么关系,难道给法国人、英国人吃点咸菜,他们就会乖乖听话?

    “万岁爷,容臣启禀下情,这酱菜与和谈自然没有半点关系,可是这做生意与和谈却有着莫大的牵连。此次翁大人带来大阿哥的话,令臣有茅塞顿开之感,以前咱们派去和谈的人,要么是像蓍英一样的胆小鬼,要么是像桂良一样的书呆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洋人说的话他们只会唯唯诺诺,不会讨价还价据理力争。而买卖人不一样,他们计较的就是蝇头小利,但非对自己有莫大好处的事情绝不会做,也决不会容许别人做,俗话说无jianian不商,所以此去和谈孙毓汶是最好的选择。”肃顺说完,跪伏在地道:“万岁,臣保举孙毓汶一定会马到功成,请陛下立刻下旨,正好请翁大人做一回现成的钦差大人。”

    咸丰听得头昏脑胀,自付也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既然肃顺都说这个人没问题,应该就没问题吧。

    翁同龢心道:怪不得肃顺能圣眷不衰,果然有其干练的一面。毓汶兄在仕途上昙花一现,没想到肃顺都能了如指掌,说起来如数家珍,光这一份察人识人的功夫,自己就望尘莫及。

    果然咸丰懒得再想下去,吩咐道:“翁爱卿,圣旨就由你带回去交给孙毓汶,朕封他为议和大臣,负责与英、法两国交涉。另外,责成恭亲王奕忻、怡亲王端华与醇郡王奕缳全力配合。“

    翁同龢道:“万岁,孙毓汶一介布衣,诸王贵为皇亲国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