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同治_第一章 汉女入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汉女入宫 (第1/2页)

    同治六年紫禁城勤政殿

    黄萧站在柱子前面,修长的背影看起来玉树临风,看着柱子上康熙爷留下的六个大字,黄萧心潮起伏。自从登上皇位已经快六年了,六年之中,太平天国风liu云散,幼天王洪天贵福被江西巡抚沈葆桢抓获,已经就地处死,流寇逃窜各地难以为祸,大清朝最大的内部危机已经化解。但随着天平天国逃出的将领一个接一个被捻军收留,在赖文光的带领下,东捻军奔驰于山东、河南、湖北等地,所过处风卷残云,当者披靡,已经俨然成为继天平天国之后最让黄萧头疼的队伍。

    当年捻军首领张洛行一去不返,下落不明,无声无息化解捻军之患已经成为泡影,看来,必须有得力干将才能平定此乱,只是曾国藩年纪日大,平捻恐怕力不从心,而且湘军纪律败坏,各地怨声载道,南京城破之时,曾国藩的胞弟九帅曾国荃公然火烧天王府,湮灭大批金银珠宝,其心可诛。湘军的大批将领包括普通士兵一夜暴富,据说仅湘军将领萧浮泗所获之金银就装满了两艘大船,其贪婪由此可见一斑。这样腐化堕落的军队如何能够跟正如日中天的捻军相抗衡,黄萧已经下定决心裁撤湘军,将这支和它的主帅一样已经进入暮年的军队在造成混乱之前全部裁撤,只是这件事牵连甚广,难免有鸟尽弓藏之嫌,所以还需要小心行事。

    黄萧还待再想下去,小锁儿小跑着进来,禀报道:“万岁爷,翁大人和孙大人联袂而来,说是有要事求见。”

    “哦?让他们进来。“黄萧转过身来,黑亮的眸子里射出摄人的光芒,这几年的时光流逝,黄萧已经成为一个俊朗的少年,而高高在上的权力又带给了他无比的自信。

    翁同龢学识渊博,对古往今来的历史多有涉猎,本朝历史更是如数家珍,这几年在他的陪伴下,黄萧大有所获,也越来越尊敬这个名副其实的老师。而孙毓汶这几年也没闲着,长年在京城和杭州之间往返,杭州船政局已经颇具规模,第一艘木制兵船”靖远“号已经于两年前成功入水,而紧接着”镇海“”扬武“”安澜““飞云”四船也扬帆航行在太平洋的海面上,大清的海军已经略具雏形。

    两位大臣行礼毕,垂首站立一旁。两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好意思作答。还是孙毓汶打破沉默开口道:“皇上,微臣犬子立峰和翁大人的女儿珍儿都已经长成,两家的婚事早有前定,希望皇上能下旨让他们完婚。“

    黄萧虽早已经练就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但闻听此言仍忍不住微微色变,珍儿几乎是他心头上最重的一粒砝码,他早已认定今生翁珍儿只能嫁给自己。此时突然听到这样的讯息,不由得有些愤怒。

    “孙毓汶,你儿子的婚事无需着急,朕自有安排。“黄萧勉强让语气平静,没有人可以与自己争夺珍儿,没有人。

    敷衍了翁同龢、孙毓汶,黄萧陷入了沉思,珍儿已经十八岁了,确实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要想把珍儿留在身边,除非自己可以名正言顺纳她为妃,立她为皇后。可珍儿是汉人,汉女不得入宫的祖制横亘在那里,选秀女只能从八旗中遴选,无论如何也轮不到珍儿的头上。

    “恭王爷,这几年也多亏了你辅佐皇上,咱们大清国的威势才能如日中天。“慈安喝了一口茶,幽蓝的杯口与洁白的手指相映衬,别有一番动人的滋味。

    奕忻略微一闪神,忙端正了视线,不敢再看,谦辞道:“太后缪赞了,微臣愧不敢当。“

    ”恭王不必过谦,这次哀家找你来,是有事要商量。“慈安微微一笑,接着道,”皇上一天天长大了,中馈乏人,不是大清之幸。哀家的意思,是要早点为皇上立后。“

    奕忻略略有些疑惑,不解道:“皇上年纪尚小,立后好像并不急于一时。“

    慈安不以为忤,笑道:“其实也不算早了,宫里头好长时间都没有办过喜事了,哀家也盼着早一天能抱上孙子,所以嘛,这还只嫌太迟。“

    奕忻何等精明,已经知道太后告诉自己已经是天大的面子,自己也该见好就收,于是就顺坡下驴,附和道:“只是这选秀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八旗中所有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