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影随形商级快速综合补给舰 (第1/1页)
“周”级的大批量建造,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了舰队后勤保障的压力。 从综合能力上看,“周”级算得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性能最先进,保障能力最强大的综合补给舰。当然,再先进,再强大的舰船都有缺陷。 “周”级开始设计的时候,日本还未战败,随后帝国海军又要与美军作战。 在此情况下,“周”级格外重视燃油运送能力,及一次能够提供的燃油补给数量。这也完全符合当时舰队作战的要求,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舰队的作战效率。问题是,随着战争发展,战场局势必然有所改变,帝国海军对后勤保障舰船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 到七十五年(43年)的时候,帝国海军已经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大部分时候,舰队都在前线作战,且战斗强度非常大。另外,随着帝国海军逐步夺取了前线基地,并且完善了前线基,后勤保障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最重要的是,随着帝国舰船建造能力的迅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后勤保障舰船加入海军,开始为战争服务,帝国海军的后勤保障体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随着腊包尔的扩建工作完成,达沃逐渐失去了前线基地的价值,腊包尔成为了支持舰队作战的母港。在此情况下,大批征用的,速度较慢的运输船只可以将舰队作战所需要的物资运送到腊包尔,然后再由为舰队提供后勤保障的快速舰船将物资运送到前线,提供给作战舰队。 如此一来,大批后勤保障舰艇不再需要返回帝国本土与达沃,可以就近获得物资。 这不但能够大幅度的缩短后勤保障舰船的运作周期,提高使用效率,还对后勤保障舰船的性能要求有所影响。 比如,过长的续航力就显得没有多少价值了。其次,在己方控制的海域内,后勤保障舰船不再需要强大的自卫能力。最后,后勤保障舰船必须提高保障效率,即为战舰提供支援的效率,以近一步提高其作战价值。 针对这些情况,帝国海军在订购了第二批十六艘“周”级之后,让南通造船厂开始设计新的快速综合补给舰。在提出性能要求的时候,海军格外强调了后勤保障效率,要求尽量缩短后勤保障时间,从而使战舰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作战行动,而不是呆在后方进行物资补给,从而大幅度的提高战舰的作战效率。 当然,所谓的后勤保障能力,绝不仅仅只是为战舰提供油水。 当时,海军甚至提出要求具备为战列舰更换主炮炮管的能力。以往,这样的工作必须在后方的船厂,至少得在具有重型设备的港口进行。只是,这一要求明显超过了综合补给舰的任务范围,所以很快就被取消了。 设计开始的时候,海军又提出综合补给舰需要具备“反向补给”的能力。 这个要求很容易理解,即综合补给舰能够从其他舰船上获得补给物资,从而避免返回港口,将时间花在往返航行上。 显然,这个要求并不算过分。 另外,反向补给不但能够用在后勤保障上,还能用在战舰维护之上。 以往,战舰在受损之后,为了减轻舰体的重量,往往会排出油舱内的燃油,放掉一部分淡水。因为无法回收,所有这些资源基本上都浪费掉了。在综合补给舰具有反向补给能力之后,受损战舰上的油水就能抽入补给舰的舱室内,从而避免浪费宝贵的作战物资。 当然,反向补给最为重大的意义是:提高了综合补给舰的使用效率。 具备这一能力之后,海军可以派遣速度较慢,难以跟随舰队活动的油轮或者其他船只,将战舰所需要的物资运送到靠近前线,且相对安全的海域,或者在距离前线较近的地点建立临时锚泊地,然后由综合补给舰从此获得物资,运送到前线,为战舰提供补给。如此一来,综合补给舰就不需要返回后方的基地了。 在提高了使用效率之后,综合补给舰的建造成本来能够得到控制。 其载油量就不需要达到“周”级的水平,毕竟往返于前线与锚泊地的航程不会太远,而且综合补给舰可以利用战斗间歇来获取物资,对舰队作战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可以用更少的综合补给舰来完成更多的任务。 七十五年(43年)底,南通造船厂完成了设计工作。 次年年初,海军就下达了十二艘的订单,并且将其命名为“商”级,其编号为:233到244。 其主要性能为: 空载排水量:12450吨,满载排水量:33550吨;总长:197.5米,型宽:24.2米,空载吃水:7.1米,满载吃水:9.4米;定员:467人。 锅炉:4台七十三年型燃油锅炉,主机:2台七十四年型蒸汽轮机,功率:94000轴马力,推进:2轴2浆;航速:27节,续航力:8000海里/14节。 满载时货物分配:燃油16000吨,淡水2500吨,食物500吨,零备件:1500吨,其他600吨。 相对而言,“商”级比“周”级小了很多。 从性能数据上看,“商”级的速度更快,这主要是为了配合快速战列舰作战,同时该级补给舰需要经常往返于战场与后方锚泊地之间,较快的速度能够使其尽量缩短花在往返航行上的时间。 另外,与“周”级相比,“商”级的补给能力得到了近一步的提高,为战列舰提供7500吨燃油补给的情况下,只需要六个小时,且可以同时为二艘战列舰提供燃油补给,并且不会因此降低补给速度。 该舰还拥有出色的战场维护能力。 在维修船大批量服役之前,“商”级承担了绝大部分战场修为工作,其表现远远超过了“周”级。因此,在很多时候,舰队指挥官愿意带着“商”级一同行动,或者在后方建立临时维修点,以确保受损战舰能够得到及时的维护与修理。 “商”级还是第一种安装了独立发电机的后勤战舰。 当时,帝国海军已经开始在“省”级战列舰上装备柴油发电机。相对于作战舰艇而言,后勤保障舰船,特别是综合补给舰与战斗支援舰更需要独立发电机,这样才能尽量提高补给效率。 另外,综合补给舰承担了战舰的维修工作,如果有独立发电机,就能更好的完成任务。 在此情况下,帝国海军不惜血本,在“商”级上安装了一台七百千瓦与一台三百五十千瓦的柴油发电机。正是因为有了这两台发电机,该级舰船才能在战场上为众多的受损战舰提供及时的维修与维护。 因为强调了战场维修能力,所以“商”级的造价极为高昂。 其单艘采购价格足以购买二艘“天干地支”,比大了近百分之五十的“周”级都要昂贵。 也正是如此,帝国海军仅仅采购了十二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