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_超战列舰海军元帅级战列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超战列舰海军元帅级战列舰 (第2/2页)

的设计团队必须在战列舰的建造过程中完成所有细节设计,不得因此耽搁建造进度。

    为了与以前的战列舰进行区别,海军将该级战列舰命名为“海军元帅”级战列舰。

    其主要性能为:

    标准排水量:61500吨,满载排水量:70850吨,最大排水量:76450吨;总长:284米,水线长度:273.5米,型宽:37米,吃水:11.6米;定员:1947人(充当旗舰时为2094人)。

    锅炉:8台七十五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七十五年型蒸汽轮机,功率:220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30节,续航力:18500海里/16节。

    主炮:9门七十五年型450毫米/L50型舰炮(3×3),副炮:18门七十二年型150毫米/L52型舰炮(6×3),速射炮:20门七十一年型130毫米/L50型舰炮(10×2)。

    主装甲带:350-480毫米,装甲甲板:220-270 80毫米,露天甲板:50毫米,装甲隔舱:150毫米,炮塔:240-640毫米,炮座:480-560毫米,司令塔:560-640毫米。

    毫无疑问,除了速度之外,海军元帅级战列舰在各方面都超越了当时的战列舰。

    “超战列舰”的称号绝对是当之无愧的。

    当然,强大的战斗力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该级战列舰的采购价格竟然达到了省级乙型战列舰的二点四倍!其中,主要就是九门主炮的价格高得吓人。

    结果,帝国海军准备用来采购两批该级战列舰的预算只订购了一批。

    当然,这种巨大的付出换来的绝对是无人能匹的强大战斗力,同时也将当时最主要的竞争对手美国避入了绝境。

    换句话说,蒙大拿级建造出来之后,就面临着落后挨打的局面。

    其十六英寸主炮几乎不可能在常规交战距离内打穿海军元帅级的主装甲带。相反,海军元帅级的主炮可以轻易轰穿蒙大拿的装甲。

    为此,美国海军不得不临时提高了蒙大拿级的防护标准,使其排水量彪升到了60000吨以上,速度也猛降到了27节,而不是最初设计时的33节(实际上,按照最初设计标准,蒙大拿级的速度也只有30节)。

    更重要的是,海军元帅级拉开了“超战列舰”登上海战舞台的序幕。

    当时,美国也在紧锣密鼓的研制十八英寸(相当于457毫米)口径的舰炮,而且最初打算用在蒙大拿级战列舰之上。只是美国也遇到了一样的问题,大口径舰炮的研制工作久拖无果,才不得不在蒙大拿级上继续使用十六英寸舰炮,并且为其增加一座炮塔。

    显然,蒙大拿级的对手是省级乙型战列舰,而不是海军元帅级战列舰。

    在此情况之下,美国海军不得不在主炮没有设计成功的情况下,提前展开了“超战列舰”的设计工作,这就是后来的波多黎各级战列舰。

    可以说,美国的波多黎各级战列舰基本上全盘抄袭了海军元帅级的设计思路。

    三座三联装十八英寸主炮炮塔,480毫米厚的主装甲带,28节的最快速度,以及超过了60000吨的排水量。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波多黎各级也可以看作是蒙大拿级的衍生品。

    另外,战争打到这个时候,美国已经很难跟上帝国的步伐了。

    即便其十八英寸舰炮的设计工作在波多黎各级开工建造期间顺利完成,但是美国海军第一批订购的六艘波多黎各级战列舰的完工时间要比帝国海军订购的六艘海军元帅级晚了大概一年。

    另外,帝国海军最终建造了十二艘海军元帅级战列舰,而美国只建成了六艘波多黎各级战列舰。显然,美国的国力已经在战争中严重透支了。

    即便美国还在战争后期设计出了总统级,也是美国海军的第二种“超战列舰”,并且一口气订购了十二艘,可是在这个时候,即便有再多的战列舰,也不可能帮助美国赢得战争,更不可能帮助美国避免战败的结局。

    从这个层面上讲,海军元帅级的出现,最终奠定了帝国海军在战场上的绝对优势地位。

    当然,战争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帝国海军的追求也是无止境的。

    即便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帝国海军也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更没有停止追求更强大战舰的脚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