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_第四卷 四龙闹海 第十章 战场迷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卷 四龙闹海 第十章 战场迷雾 (第2/2页)

的理由。

    实际上,这更加可笑。

    日本设在棉兰老岛的无线电监听电台在收到主力战斗群出的无线电信号之后,先要判断是不是主力战斗群旗舰出的信号,然后利用三角定位法测出无线电信号射源的大概位置如果监听电台地分布比较广,且监测设备足够先进,测量到的位置信息可以精确到十海里之内,然后才会通报给正在战场上活动的联合舰队。

    另外,当时棉兰老岛上的日军属于日本6军,而不是日本海

    也就是说,其监测到的无线电活动情况将先传给日本大本营6军部,然后由6军部送给海军部,再由海军部给联合舰队。

    这么多的过程,即便主力战斗群当时出了电报,联合舰队也要在两到三个小时之后才能收到相关的情报

    显然,这两到三个小时足够决定一场战斗地胜负了。

    另外,当时6战队与巡洋舰编队不明不白地战斗报告也让李玉民陷入了矛盾之中。

    在6战队的战报中,只提到登6场遭到日本海军重炮地轰击,而没有明确提到是何种口径的重炮。

    在6战队的称呼中,一百五十毫米六英寸及其以上口径的火炮都被称为重炮。

    也就是说,炮击登6场的,有可能是日本的战列舰,也有可能是日本的巡洋舰

    结合前面6战队了望哨所只提到了不明身份的舰船,而没有指明是何种舰船,李玉民相信,炮击登6场的很有可能只有日本海军的巡洋舰,而没有战列舰。

    当时,舰队炮击地面目标,用的基本上都是高爆弹或者半穿甲弹对付防御工事,而不是装药量少得多的穿甲弹。如此一来,即便是六英寸的炮弹所产生的爆炸威力也非常巨大。当然,有经验的官兵能够从爆炸声,以及爆炸规模上判断出六英寸高爆弹与十四英寸高爆弹的区别。

    即便6战队的官兵都没有多少经验,也至少能够分辨出战列舰与普通战舰吧

    后来,在巡洋舰编队来的报告中,也只提到了重炮,而没有提到是何种口径的重炮。

    按照海军的规矩,两百毫米八英寸及其以上口径的才能称为重炮。

    这仍然不能排除只有日本海军巡洋舰重巡洋舰参加战斗的可能,因此李玉民判断,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舰埋伏在附近的某个地方,正等着他送上门去。

    当然,这也不能否认李玉民没有及时命令巡洋舰编队撤退的事实。

    另外,如果李玉民认识到日本的主力舰埋伏在附近,他就应该缩短主力战斗群内,战列舰的间隔距离,同时降低度,并且派出有雷达的轻巡洋舰监视周围的每一个方向,特别是舰队附近五十海里内的每一个方向。

    当时,李玉民却没有这么做。

    舰队内战列舰的间隔距离达到了三海里,而不是舰队作战标准中的十链到十五链必要时,甚至应该缩短到五链。舰队的度也是最快的十九节,而不是巡航时的十节,或者作战时的十四节。最关键的是,李玉民只向东北东面与东南各派遣了一艘轻巡洋舰,完全忽视了西面

    这个失误,不但是关键的,而且也是致命的。

    后来,不管谁为李玉民开脱,都无法解释当时李玉民为什么没有派遣巡洋舰监视西面萨兰加尼群岛海域,特别是巴卢特岛萨兰加尼岛与北面棉兰老岛之间的海峡。

    当时,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杀入达沃湾的日本舰队是沿着西面的海岸线北上的。

    此时,李玉民派出的两艘轻巡洋舰监视着东面圣阿古斯丁海峡与米昂阿斯岛之间的海域,主力战斗群则监视着米昂阿斯岛与卡尔卡拉隆群岛之间的海域。

    即便是最普通的舰队司令官,也能判断出,日本舰队是从西面进入的

    也就是说,再粗心大意,李玉民也应该派遣至少一艘轻巡洋舰去监视西面的情况况且,李玉民绝不是粗心大意的人,也就绝不应该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正是这个严重失误,让李玉民尝到了担任舰队司令官以来最大的苦果。

    十点十五分,当了望员现西北方向上突然出现的闪光,出炮击警报之后,成批的巨型炮弹纷纷扬扬的砸了下来。

    此时,李玉民才被炮弹的爆炸声惊醒过来

    继续爆求票,求月票了,请大家多多支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