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卷 跨洋远征 第十四章 调整状态(求票,求月票) (第2/2页)
上水平装甲之后射爆炸,并没有对舰体构成严重的损伤。也就是说,这两枚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只解决掉了罗德尼号的一座副炮炮塔。 问题是,当时的交战距离太远,了望员无法准确判断弹着点。 在向舰队指挥官报告的时候,了望员竟然说第一枚穿甲弹打中了二号目标舰的c炮塔。而且,在罗德尼号随后的一轮齐射中,其c炮塔确实没有开火,只有前部的ab两座炮塔进行了还击。 根据当时的情况,应该是c炮塔内的炮手被震伤,所以没能及时投入战斗。 可这足以让白佑彬做出新的决定,也足以改变罗德尼号的命运了。 确定二号目标舰遭到重创,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主炮火力之后,白佑彬立即调整了交战秩序:集中炮火对付二号目标舰 从第五轮齐射开始南海号是第六轮齐射,第62舰队的三艘主力舰全都瞄准了罗德尼号战列舰。\而且,此时三艘主力舰都已调整好了射击参数,绝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也不会让炮弹偏出上千米远了。 另外,果敢号与东海号很快就将火控雷达与弹道计算机的威力挥了出来。 三点二十一分,第七轮齐射时,果敢号与东海号再次双双获得战果,从了望员的判断来看,果敢号至少击中了二号目标舰一枚穿甲弹,东海号则打中了二枚。而从罗德尼号的战斗记录来看,在这轮炮击中,一共挨了四枚穿甲弹。 此时,双方的交战距离仍然在两万米左右。 在这个距离上,穿甲弹打击的仍然是战列舰的水平装甲。 确认的,果敢号打中的那枚穿甲弹的命中点应该在罗德尼号的舰,并且在砸穿了水平装甲,以及舰左侧的船壳之后,在其左侧的海面下生了爆炸。因为爆炸距离舰体很近,而且罗德尼号舰处几乎没有装甲保护,所以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在其舰左侧水线以下部位弄出了一个直径约莫三米的大洞,导致四个舱室立即被海水淹没,其五分钟之内的进水量就过了八百吨。 东海号打出的两枚穿甲弹,一枚打中了罗德尼号的舰桥顶部,直接炸毁了主测距仪。另外一枚落在了烟囱左侧d1炮塔的前面,而且在穿透了舰底之后爆炸,结果导致海水迅淹没了1号锅炉舱,里面的数十名锅炉兵全部阵亡。他们大部分不是被淹死的,而是被散出的高温水蒸气给烫死的。 第四枚穿甲弹打在了烟囱右侧水平装甲的边缘上,在撞上了主装甲带之后,偏出了舰体,落入海中爆炸。 后来推测,第四枚穿甲弹很有可能是南海号打出的。 因为南海号第八轮齐射的时间与东海号几乎一样,而且这枚穿甲弹炸起的海水挡住了了望员的视线,所以当时将这个战果记在了东海号的身上,而没有算成南海号的收获。 这轮炮击,足以让英国战舰上的官兵感到恐惧了。 在北大西洋战场上,英国海军就领教过德国海军的精湛技艺。德国海军的两艘战列巡洋舰经常在非常远的距离上打出极为精准的齐射。可是比起第2舰队的这轮齐射来说,德国海军的那点表现就不算什么了。 二万米的交战距离,二十二枚穿甲弹命中了四枚,另外至少还有六枚近失弹 显然,这个命中率与准确率高得吓人。 更重要的是,这是在夜间,而且还是在暴雨天气下进行的海战,了望员与光学测距仪根本派不上用场,必须依靠雷达来指挥炮击。 恐怕,此时菲利普斯也该明白,日本联合舰队为什么那么快就战败了吧。 当然,灾难还没有结束。 三点二十五分,在第九轮齐射中,果敢号与东海号再次收获战果。也就在这轮齐射之后,罗德尼号上燃起了大火。根据当时果敢号上的了望员判断,起火点应该在舰桥的右侧,主装甲带的上方,而那里正是放置汽艇的位置。也就是说,穿甲弹打爆了汽艇使用的高压天然气罐。 此时,双方的交战距离大概为一万九千五百米。 虽然罗德尼号还能保持十二节的战斗航,但是在连番被穿甲弹命中的情况下,这艘原本状况就不太好的战列舰肯定坚持不了多久。 对于纳尔逊号上的菲利普斯来说,留给他反抗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