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卷 滴血珍珠 第三十八章 双双挨揍(第一更) (第2/2页)
可以说,这个设计缺陷差点要了北卡罗来纳号的小命。 按照帝国海军的设计思想。炮塔顶部装甲地厚度绝不能小于水平装甲的总厚度。一般情况下,应该比水平装甲的总厚度高出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毕竟炮塔是敌人的要打击目标之一。而且主炮炮塔的顶部面积也不小。更关键的是,主炮炮塔是战列舰的主要武备力量,如果被摧毁,轻则损失战斗力,重则弹药库被引爆导致战舰战沉。 实际上,美国海军也有类似的标准。 只是,在建造过程中,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在设计只有一百四十毫米厚的水平装甲外又加了几层装甲,并且在舰体地关键部位安装了强化装甲。如此一来,战舰不但排水量标,而且水线以上部位地重量也严重标。为了不严重破坏战舰的稳定性,工程师只能放弃强化炮塔顶部装甲地想法,仍然保持了原有的厚度。 当时,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正要达出第十一轮齐射。 也就是说,炮弹已经装进了炮膛,射药也已经装了了药室,炮塔内没有危险易爆物品。 正是如此,北卡罗来纳号才逃过了劫难。 如果命中时间提前半分钟,或延迟半分钟,在北卡罗来纳号打出了第十一轮齐射,正在将弹药库内的炮弹与射药提升到炮塔内的时候命中,结果肯定会截然不同。到时候,轻则整座炮塔被炸飞,重则导致弹药库爆炸。 另外,北卡罗来纳号的弹药库设计结构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其双重防火门的设置阻挡住了穿甲弹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以及汹涌而来的高温气体,没有让弹药库受到威胁。如果换成一艘老式战舰,结果可能会完全不一样。 当然,这枚穿甲弹也足够摧毁北卡罗来纳号的a炮塔,使其丧失三分之一的火力。 只是对于命中率本来就不高的北卡罗来纳号来说,这次的损失足以称得上是雪上加霜。 在只剩下六门主炮的情况下,北卡罗来纳号的命中率将降低三分之一。 灾难才刚刚开始。 就在北卡罗来纳号上的损管人员与军医赶到a炮塔附近舱室,准备抢修受损的炮塔,抢救受伤官兵的时候,跟在后面的华盛顿号战列舰上突然冒起了一团巨大的火球,爆炸声在十多秒后就传了过来。 很快,华盛顿号来报告,其右舷四号副炮炮塔被摧毁,囤积在炮塔内的弹药殉爆。 金凯德还没有缓过气来,华盛顿号来了第二份报告,右舷距离舰尾大概四分之一舰长处被穿甲弹命中,除了五号副炮炮塔被摧毁之外,附近四个隔舱进水,舰体上也留下了一个直径约莫五米的大洞。 显然,这枚穿甲弹打穿了华盛顿号的主装甲带。 准确的说,是打在了主装甲带上方较薄弱的位置上,并且在进入舰体之后就生了爆炸。 情况不会好到哪里去,即便华盛顿号的轮机舱没有受到影响,也会因为海水大量涌入而使其航降低到二十五节左右。 四个隔舱中,至少有两个是空舱,另外两个油舱。 两座空舱足以容纳一千吨左右的海水。如此一来,华盛顿号肯定会出现轻微左倾,并且影响到主炮的使用。为了能够继续作战,舰长肯定会下令向左侧的两座空舱注水,以保持横向平衡。 增加两千吨的排水量,加上舰体受损后增加的航行阻力,战舰的度必然降低 随后,了望员来报告。东海号并没有减,其左舷中弹部位并没有出现严重损伤,开始那枚穿甲弹没能打穿东海号的主装甲带。 到此,金凯德对胜利几乎不抱希望了。 很明显,第31舰队在远战中占有绝对优势,继续打下去,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肯定会在敌人之前完蛋。 问题是,现在能够轻易的撤退吗 交战距离已经缩短到了一万七千米之内,而且对方三个驱逐舰编队的二十艘驱逐舰就在附近,如果不顾后果的撤退,结果肯定是被敌人的驱逐舰追上,在规避鱼雷攻击的时候遭到敌人战列舰的打击。 要撤,也要先让敌人的战列舰尝到苦头,不然肯定撤不了。 要让敌人的战列舰尝到苦头,就必须缩短交战距离,提高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主炮命中率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章节更多,支持作,支持正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