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卷 万里歼敌 第九章 战局突变(第三更) (第2/2页)
定继续抵抗。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英国仍然没有权利接收这两艘战舰,更不应该为其提供保护。只是,英国不会让任何一艘对其有威胁的法国战舰落入德国的手中。 到此,除了那些还在马赛港修理的战舰之外,法国海军就只剩下了一艘没有完工的战列舰,即黎塞留级战列舰的第四艘福熙号。当时,这艘战舰只完成了不到百分之五十的工程量,即便德国想将其建成,也需要花费不少的力气。 站在帝国海军的角度来看,法国战败,多多少少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先是美英的战略要受到影响,至少在英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将德国海军封锁在波罗的海里面之前。美国不能对北大西洋上地战斗撒手不管,更不能抛弃西欧地区最后一个盟友,更不能放松对俄罗斯的支持。 如此一来,美国海军必须在北大西洋上有所作为。 同样的。法国战败之后。英国直接暴露在了德国的炮口之下。即便隔着一道英吉利海峡,如果让德国海军冲出了波罗地海,英国本土肯定会受到威胁,到时候甚至会让德国下定决心强渡英吉利海峡,登6英国本土。 在这种情况下。英美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六月份之前扩大在太平洋战场上地投入。 海军情报局也很快证实了这一分析。 五月十八日。美国海军的马里兰战列舰开赴英国。并且加入了英国本土舰队,开始协助英国海军对付德国舰队。 十九日,美国与西班牙签署了战略援助协议。 按照该协议。美国提供给西班牙的战略物资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倍,同时派遣十个6军师帮助西班牙守卫比利牛斯山防线。阻止德军进入西班牙境内。 二十日,由一百二十艘万吨级货轮组成的船队离开波士顿,奔赴俄罗斯。 显然,美国也通过加强提供战略援助地方式让俄罗斯坚定信心,并且加强俄罗斯在这场大战中地地位。 可以说,美国在此时已经放开了手脚。 经过近半年地战争动员,美国的战争潜力初步爆了出来,并且成为了协约国集团内战斗力最强的国家。 只是,有一件事情是美国没有预料到地。 五月二十六日,也就在南达科他号战列舰服役的前一天,日本政府在青森宣布战败投降。 至此,日本成为了协约国集团第四个战败国。 可以说,日本在这个时候投降,多多少少都让人没有预料到。只不过,换个角度看,就能明白日本地选择了。 当美国加强在欧洲战场上的投入之后,自然难以全力援助日本。 最重要的是,此时日本要面对的不是帝国,而是由帝国武装起来的新日本军队。 自从帝国6战第五军打下了东京,日本政府正式在东京成立之后,日本本土战争就变成了内战。到七十三年四月初的时候,在帝国的帮助下,日本政府军已经扩充到了三十八个师,而日本军队名义上有一百五十个师,可实际拥有的装备连三十个师都满足不了。 持续数月的战斗,流的几乎都是日本人的血。 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在这半年的内战中,两派日本军队的伤亡官兵数量过了五十五万,另外还有三百多万平民伤亡,上千万人沦落为战争难民。最要名的是,当时日本政府控制的本州岛北部与北海道地区的粮食已经吃光了,很多日本人在饥饿的驱使下纷纷涌向新政府控制的地区。 不说别的,照此情形展下去,到年底前,日本将有过七百万人死于内战,到时候日本政府将面临无兵可征,无民可调的尴尬局面。如此一来,日本政府只能选择投降。 可以说,在这二个月内,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为重大的转变。 这也可以看做战争中的优胜劣汰。实力弱小的国家自然被淘汰,剩下的,都是交战双方实力最强的几个国家。 显然,战争不会在这个时候结束,甚至不会有所缓和。 此时此刻,协约国集团需要时间调整战略部署,同盟国集团也需要时间调整战略部署。 不说别的,法国战败之后,德国与意大利联系在了一起,并且在地中海上获得了港口。如此一来,帝国的战略资源就可以通过马赛尼斯等港口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德国的工厂内,让德国有足够的能力加强军事力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