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卷 万里歼敌 第十四章 群策群力(加更第一章) (第1/2页)
有了构想,并不等于有了作战计划。书。 在制订详细的作战计划时,白佑彬遇到了不少的麻烦,同时也得到了一个让他非常满意的助手蓝凌波。 去年年底,白佑彬率领第3舰队奔赴俾斯麦海的时候,蓝凌波获得了一次深造的机会。 当时,海军总参谋部需要更多的高级参谋,因此从几所海军的高等学府抽调了十多名教员,在青岛开设了高级参谋培训班。因为蓝凌波在总参谋部的表现比较出色,所以被委派去进行学习深造。 如果在以往,这类深造最多是让普通参谋拿到了成为高级参谋的通行证。 这次却完全不一样了,因为面向的是海军总参谋部与海军司令部的参谋军官,所以培训班不会教一些普通课程,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几门刚刚兴起的学科上。比如,战场统筹学,军事统计学等。这些学科几乎都是在上次世界大战,以及这次战争爆之后才有人提出来的,主要就是用科学的手段来分析战争,然后找出规律,再利用规律来判断战场上的局势走向,分析敌人可能采取的行动,以及己方应该采取的行动。 毫无疑问,几十年之后,这些学科都成为了军事学院的必修课程。 只是在当时,几乎没有一个将领认为可以用科学的手段来分析战争。说白了。大部分将领仍然认为战争是指挥官地事情,而指挥官的个人特点决定了战争的无规律性,又怎么可能从战争中总结出规律呢 如果放在二百年前,这个说法没有错。 可是放在当时,就肯定错了。随着参谋制度的推广与普及。指挥官做出的决策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参谋提供。或在参谋地帮助下完成地,参谋在军事行动中的地位明显提升,而参谋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体。即便组成这个集体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可是集体本身是有规律可寻的。如此一来。军事行动就变得有规律可寻了。 最为显著地例证就是。在萨兰加尼与巴西兰海战中。李玉民忽视了日本联合舰队从苏里高海峡进入苏禄海,再绕道进入苏拉威西海,从侧面袭击主力战斗群地可能性。如果用军事统计学来分析。当时日本联合舰队有八成地可能走这条航线。结果,李玉民不懂军事概率学。或不重视军事概率学,所以不但没有抓住歼敌的最好机会,反而在战斗中陷入被动。 后来,这一战例也成为了军事概率学教科书中的经典战例。 当然,军事科学并不是在这个时候才出现地。实际上,早在兵棋推演得到军队认可的时候,军事科学就诞生了。因为,从严格地意义上讲,兵棋推演本身就是一门极为严谨的军事科学,是利用战争规律,或战争规则来推测战局展的学问。只是,在当时几乎没有人认为兵棋推演是一门学问。 有了蓝凌波这个得力助手,白佑彬很快就理清了思路。 关键有两点,一是后勤保障,二是选择航线。因为选择不同的航线对后勤保障的需要不同,所以航线选择更为重要。另外,反过来,因为当时能够伴随舰队作战的快综合补给舰只有四艘,所有后勤保障能力也影响到了航线的选择。 航线选择必须要兼顾两点,一是隐蔽性,二是利用洋流。 要想达到隐蔽性,就必须离开国际航线,走偏远航线,甚至是从没有航线的海域经过。只是,大部分国际航线都会兼顾到洋流。毕竟,顺着洋流航行,不但能够节约燃料,还能提高航行度。 经过反复考虑之后,白佑彬选择了一条大迂回航线。 舰队从那霸出,沿日本暖流的北面支流进入北海,再经津轻海峡进入北太平洋,沿北太平洋暖流向东航行,到达西经一百五十度,北纬四十度海域附近,沿北太平洋暖流的支流南下,随后借助加利福尼亚寒流的一条支流继续向南航行,到达西经一百三十度,北纬八度附近后,沿北赤道逆流向东航行,最终到达科科斯海岭与马尔佩洛岛之间的海域。 这里就是白佑彬设想的决战海域。 任何一艘通过巴拿马运河,从大西洋进入太平洋的舰船都要经过马尔佩洛岛附近海域,而且按照传统思想,这里远离帝国海军的活动海域,是绝对安全的。因此,在此处设伏,能够将突袭的效果最大化。 确定了这条航线后,问题就出来了。 先,这条航线的总航程达到了一万六千五百海里,而皇帝级战列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