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_第十一卷 战略转折 第十四章 野心膨胀(第一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卷 战略转折 第十四章 野心膨胀(第一更) (第2/2页)

炮弹还要多,如果不是交战距离过远,且对手的三百五十毫米舰炮的威力不是太强,恐怕局势将变得对大西洋舰队极为不利。

    第一次战术转向之后,局面才有所改观。

    随着祁连山号战列舰遭到重创,损失了四分之一的动力,难以跟上第41舰队的步伐之后,大西洋舰队获得了兵力上的优势。

    只是,萨摩维尔的对手也不简单。

    通过加转向,第41舰队迅让大西洋舰队失去了兵力上的优势。未经现代化改进的拉米利斯号跟不上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步伐,被迫脱离编队,去对付同样掉队的祁连山号战列舰。

    接下来,战斗仍然处于胶着状态。

    第41舰队在二艘强大的长江级战列舰的引领下,并没有露出败象,而大西洋舰队的五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表现却有点差强人意。

    这也不能怪五艘已经有三十年舰龄的战列舰。

    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是英国海军在乔治五世级战列舰之前最引以为傲,也是战斗力最强大的战列舰。即便于上次世界大战之后建造的二艘纳尔逊级战列舰相比,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不但毫不逊色,反而在可维护性,以及综合战斗力方面比纳尔逊级更为出色。

    战争爆前,英国海军对五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进行了一次现代化改进。

    改进的重点除了增强水下与水平装甲之外,还更换了动力设备,使其在排水量增加了数千吨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达到二十四节的最快度。另外,其火力配制也生了变化,用五点五英寸舰炮更换了之前的四点五英寸副炮。

    只是,这次现代化改进并不彻底。相对于在战争期间服役的快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级不但没有任何度优势,在防护方面也严重不足,其十五英寸舰炮的威力也显得有点弱。

    战争爆后,英国海军曾经数次为这五艘战列舰安排改进工作,可最终都放弃了。比如,帝国大西洋舰队在马赛港外吃了败仗的时候,英国海军急于杀入地中海,迫使意大利倒向协约国,结果五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一直在前线作战。后来,帝国海军用水雷封锁了直布罗陀海峡,英国海军正准备撤回五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时候,帝国海军第二舰队打下了苏伊士运河,杀入了地中海,结果英国海军不得不让五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继续留在大西洋舰队,担负其阻挡帝国海军杀入大西洋的重要任务。

    几年下来,五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仍然保持着战前的样子。

    这说明,英国海军缺乏足够多的战列舰来维持二支规模庞大的主力舰队。同时,这也能说明,英国海军已经竭尽全力,很难在挥出更强大的战斗力了。

    五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错过的不仅仅是现代化改进的机会,还有正常维护。

    在钟长生的拖延战术下,驻扎在拉科鲁尼亚港的大西洋舰队往往是闻风而动,结果悻悻而归。这种毫无收获的频繁行动不但消磨了舰队官兵的士气与斗志,还同时使战舰得不到足够的维护保养,最终导致战舰的战斗力下降。

    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战斗中,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暴露出来的问题,几乎都与缺乏足够的维护有直接关系。

    如果换一个稳重点的舰队司令官,此时肯定会考虑到舰队的状态。

    萨摩维尔却不想放弃即将到手的胜利,结果在第41舰队转向南下的时候,他也加跟了上去。直到第41舰队将航降低到十四节,摆出了与大西洋舰队决战的架势时,萨摩维尔才猛然醒悟了过来。

    作为一名优秀的战术指挥官,萨摩维尔立即嗅到了危险散出的气息。

    只是,此时已经是凌晨三点十五分了。

    第43舰队在凌晨一点十五分转向,并且在一点半加。当时与大西洋舰队的距离为七十五海里。按照第43舰队的度,二个小时之后,第43舰队战舰上的雷达就能探测到大西洋舰队,最迟在三个小时之内就能包抄到大西洋舰队的西面。

    也就是说,此时第43舰队已经到达了战场,正在全扑向大西洋舰队。

    以大西洋舰队的度,萨摩维尔很难避免与第43舰队交火。另外,在电子干扰的情况下,英国战舰上的雷达很难及时现第43舰队。

    毫无疑问,萨摩维尔醒悟得太晚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